返回 第187章 无不怀念我大元啊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7章 无不怀念我大元啊[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m.99biqu.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皆因当前高丽王王禑是个首鼠两端之人,同时向北元和大明称臣,且实际上更亲近北元。



眼下大明不少人都盯着辽东那一块,连高丽也一起算计在内。



这可都是功劳啊。



总的来说,今年对大明来说是非常圆满的一年。



老朱在祭祀昊天和宗庙的时候,声音都洪亮了许多。



文武百官也各有收获,大家都很高兴。



今年朱元璋也没有闲着,年刚过完就迫不及待的,布置新一年的任务。



新都修建自不用说,依然由皇太子朱标亲自负责。



对淮水进行梳理的计划,也获得了群臣的一致支持。



这其实也是黄河改道计划的一部分,当初就说好了的。



黄河改道成功,就梳理淮水水系,恢复淮水地区的生产。



这项工作自然也是由白英负责。



本着好用就往死里用的原则,李祺再次被任命和他搭班子。



不过李祺自己也很喜欢这项工作就是。



工作内容是最熟悉的,做起来非常轻松。



最头疼的技术问题,完全不用操心,事情做成之后功劳一点都不少。



这活儿他做的开心。



军改和政改继续进行。



朱元璋下了死命令,四月初一必须按照原计划,完成乡衙门的筹建,彻底完成政改工作。



至于军改,今年的重点是,对军队进行整训,让一些年迈、伤残军卒退伍。



同时在江南诸省安插军户,继续掺沙子。



江南人口多,没有那么多空地安置军户?



没关系,北方人口少,从南方迁徙一部分到北方定居,不就将地方腾出来了吗。



至于会不会多此一举……



完全不会,朝廷的目的就是打击士绅和宗族势力,已经是摆明了的。



不过朱元璋也知道,不能弹压太过,打一棒子要给一颗甜枣才行。



所以他就在朝堂宣布:“如果移民和安置军户进展顺利,明年起江南赋税与北方平齐。”



此令一出,江南系官吏喜极而泣,纷纷赞颂:



“陛下圣明。”



其他地方出身的官吏,也是唏嘘不已。



虽然江南富庶,可两倍的赋税,也让这里的百姓苦不堪言。



现在终于见到曙光了。



得知此事,陈景恪也由衷的感到高兴。



宋元明清四朝,江南百姓的日子,最好过的其实是元朝时期。



南宋偏安江南一隅,赋税之重堪称历朝历代之冠。



元朝时期,清查了江南人口,给隐户上了户口,分了土地。



虽然他们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收税。



可确确实实改善了江南百姓的生活情况。



而且元朝税收比较轻,亩税只有三升。



到了明朝,因为北方贫瘠,只能向富庶的南方多收税。



南方的亩税高达八升,还不算各种苛捐杂税。



清朝更是在明朝的基础上,再次加码。



康熙微服私访去江南,看到的已经是一副破败景象。



也因此,前世在网上甚至有人戏称,江南百姓无不怀念我大元啊。



虽然只是一句玩笑话,但也能看出其中的心酸之意。



既然都穿越了,陈景恪自然想要改变这种局面。



只是,想改变南方的局面,就必须要恢复北方的元气。



所以,让黄河改道,既是为了造福北方,其实也是变相的减轻南方压力。



除此之外,之前他还时不时的,给朱元璋讲赋税不公的问题。



说将来北方恢复了,一定要给南方人松松绑。



并且开玩笑一样的说:“要不然,南方百姓就该怀念元朝了。”



当时朱元璋总是吹胡子瞪眼:“敢不知好歹,咱就收他们四倍的税。”



但很显然,这番话他是听进去了。



现在这一番努力终于有了成果。



朱元璋首次松口,公开表示可以为南方减压。



虽然有一定的条件,可对于江南百姓来说,这已经是最好的消息了。



事实上确实如此,当减税的消息传出,江南沸腾了。



百姓们比过年还要高兴。



至于安置军户之事,再也没有任何人反对,甚至主动配合朝廷工作。



往北方迁徙之事进行的也比较顺利。



都不需要强迫,很多百姓主动申请回北方。



这些人大多都是元末从北方逃难来的百姓,后来就在这里定居了。



中国人的乡土思想是最重的。



即便已经在南方居住了多年,有机会还乡,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回去的。



他们腾出来的空隙,正好用来安置军户。



当然,愿意走的毕竟只是少数,土地依然不足以安置那么多军户。



这时候朝廷就将目光对准了地方大宗族,必须分拆出一部分迁徙到北方。



这些地方宗族也知道,自己没有反抗的余地。



朝廷本来就强势,现在又用减税获得了民心。



谁敢阻挠此事,谁就是江南百姓的敌人。



所以,即便明知道朝廷是为了打击宗族,他们还是不得不进行拆分。



宗族势力最强,掺沙子工作最难以展开的江南地区。



就这样被朝廷,以一道减税政策给摆平了。



连江南都尚且如此,其他地方就更是顺利。



当然了,这么顺利还有一个原因,军中将领们积极推动。



想要立功就要打仗,而想要打仗就必须先完成军改。



上下一心,军改在快速推进中,有望在今年彻底完成。



时间很快来到三月份,政改工作提前完成,为此朱元璋特意赐宴表彰了群臣。



宴会结束之后,朱元璋单独召见了李善长。



没有人知道他们说了什么,只知道没多久,李善长检举自己的亲弟弟李存义,参与了胡惟庸案。



朱元璋大怒,但看在李善长的面子上,并未将其处死,只是罢官流放福建。



此时的福建,已经不是当年的苦寒之地,到这里来居住已经算不上艰难。



所谓发配,不过是走个形式。



至于李善长自己,也请求致仕。



朱元璋几经挽留最终只能同意,但并未准其还乡,而是让他在京城荣养。



前一刻还风光无限的李家,突然就致仕的致仕,流放的流放了。



这一番变化实在太快太突然,群臣都有些瞠目结舌。



不少人都在担心,皇帝会不会借机重启胡惟庸案。



一直等了许久都不见别的动作,大家才慢慢放下心来。



就在这时,又发生了一件事情,让陈景恪成为了焦点。



蓝玉的两房姬妾先后生产,且两个都是儿子。



(本章完)



第187章 无不怀念我大元啊[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