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47章:暗流涌动!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7章:暗流涌动![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m.99biqu.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此话说出口,众人脸色各自不一。



这次团圆.…不是皇帝自己的主意?



朱棣心里一惊,面不改色的道:“噢,呵呵,不知是谁,竟能劝动父皇,我等能有今日团圆,当感谢他。”



朱元璋神色有些低落,低声喃喃:“你们团圆了,可他没团圆,一家人….还是少了一个呀!”



这声音很小,小到只有旁边的朱允炆和朱允熥能听的真切。



朱棣和一些藩王,都在期寄的看着朱元璋,等着老爷子的回答。



朱元璋淡淡笑了笑:“成了,都吃酒吧。”



想起朱长夜,朱元璋脸上带着几缕笑容,缓缓开口道:“咱有生之年,要去北平看一场雪。”



朱元璋突如其来的话,让朱棣有些莫名其妙:“爹,您想去北平,儿子们随时接驾!”



“只是….为啥突然想去北平?”



朱棣接着问道。



朱元璋目光露出一抹柔情,道:“因为一句词。”



“啥?”朱棣有些不解。



朱元璋缓缓吟唱道:“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份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曾经朱长夜的这句《沁园春,雪》,不知勾起了朱元璋多少次的向往。



每每夜深人静的时候,朱元璋便会仔细品读。



越是读下去,对北方江山的向往便越是不可自拔。



而今被读了出来,藩王们无不拍手叫好!



“父皇有气吞山河之志!”



“贯穿历史岁月长河,唯我辈今朝无限风流!”



“父皇此词艳压古往今来无数帝王!”



藩王们争相拍着朱元璋马匹,虽有讨好的意味在,但更多的则是骨子里对这首霸气的词欣赏!



朱棣更是眸光熠熠,对朱元璋道:“父皇此词做出来,儿臣才知道北国竟如有如此风光,儿臣久居北平,都被父皇此词感染!”



朱元璋不置可否的笑笑,道:“是么?”



朱棣激动的点头:“是!尤其下半段,更是道尽了父皇的高屋建瓴的眼光,高瞻远瞩的志向。”



“呵呵。”



朱元璋玩味的笑笑。



朱棣微微看了朱元璋一眼,心里有些奇怪,却也不知道父皇为什么这副高深莫测的表情。



知道这首词出处的人,在大明朝廷寥寥无几,孔讷和黄子澄几人是知道的,詹徽和傅友文两人是知道的。



朱棣越是如此夸赞,就越是抬高了朱长夜的地位。



詹徽和傅友文相视一笑,也没多说什么。



宴会在激昂的酒杯交措中结束。



这是一次接风宴,也是一次团圆宴。



各路藩王在应天还要待一段时间。



这段时间,没有朱元璋的吩咐,他们只能斡旋在鸿胪寺和后宫之中行动。



随着朱元璋离去,众人也神色各异的退出了永华殿。



朱元璋回到谨身殿,对左右道:“去叫尚善监的人过来。”



没多时,尚善监的太监走来。



不愿再不咸不淡的问道:“今日皇宴位置的安排,谁主使的?”



尚善监一名太监噤若寒蝉,颤抖的道:“大,大都是尚善监安排,尊卑秩序是没乱的,不过.…”



朱元璋冷冷看着他:“说。”



“不过允炆殿下来过一次尚善监,所以.…”



朱元璋沉声嗯了一声,脸色忽暗忽明:“下去吧。”



谨身殿就剩朱元璋一人。



他揉了揉眉心,酒精开始冲上额头,乃至于头有些疼痛的撕裂感。



“他娘的,今天破例了,咱大孙让咱少喝点酒,这要是被那小子知道,不知怎么数落咱。”



“孙子动心思,儿子也有心思,这个大明呀….哎!爹啊,这来聚一次,才知道问题大的很呐!”



朱元璋叹口气:“人人都想那个位置,可踏马的,却从不掂量掂量够不够资格!”



“咱要的是大明江山永续,咱要的是汉家儿郎不在受到欺辱,咱要的是家庭和睦,一家人高高兴兴的,就这点要求,就都不能满足咱吗?”



“标儿,大孙,咱还没死,这一个个都如此动了小心思,咱要是两腿一瞪走了,你们.…能拿捏住他们吗?”



“外敌的威胁,咱的大明虎贲完全有能力解决。你们是正统的嫡子嫡孙,更不会有臣子敢忤逆你。可是……可是,若有一天,咱朱家有人威胁到你了,你们会咋办呢。”



朱元璋心里有些纠结。



虽然朱元璋老了,但这双矍铄的眼睛,依旧有强大的穿透力。



他心里像明镜一样,只是寻日不愿意说罢了。



如果说现在还有对皇权的威胁,对朱标朱雄英的威胁存在,那一定是来自大明帝国的内部!



外部的那些蟊贼,一代帝王朱元璋还看不上眼。



没人能踩在他这个强硬的帝王,强硬的国家之上,威胁大明皇嗣!



可是那些手握重兵的边疆塞王呢?



明初的分封和后来有本质的不同,分为塞王和内王。



这是朱元璋的分封初衷。



可以说,任何一个政策出来,在出来的初期,它一定是好的!



坏就坏在,祖宗家训这条政策中。



后世的帝王不敢打破朱元璋的威信,不敢冲突祖宗家法,这才会让分封的藩王变了性质。



而现在塞王的首要任务,是抵御北方蒙元的入侵,凭借边关的险要地形,建立军事重镇。



外线东渡榆关,跨越辽东。



南边接壤高丽,北边联开原,可以控制和震慑辽东的女真蒙古等各部族。



以广宁为中心,经渔阳,卢龙,出喜峰口。又以大宁开始,连接北平,出居庸关,蔽雁门。



这些都是自古一来,都是中原和北方政权反复争夺的兵家要地。



明初的九大塞王,以燕王,宁王,代王,谷王等领衔。



拱卫大明边疆不丢。



可以说,朱元璋在战略防御策略上,已经考虑的足够周全,有了这些塞王的存在,可保大明江山寸土不失。



出了九大一线塞王之外,逾黄河之西,北保宁夏,倚贺兰山,向西扼制河西走廊。



嘉峪关,护卫西域。



东从开原,西到瓜沙,还有二线塞王,秦晋之地。



塞王之后是内王,内王是开封,武昌,长沙,成都等这样的天下大镇,目的是对内的军事管理。



军事天才朱元璋,在得大明之后,充分的将这个国家布控的铁板一块!



任何势力想入侵大明,都要冲破重重阻碍,在这个时代,可以十分自豪的说,不可能!



第147章:暗流涌动![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