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25章 吴县来人   我父刘玄德[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25章 吴县来人[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m.99biqu.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刘封看了眼面前的吕岱、严畯等人,心中略一沉思,做出了决定。



“四叔、伯勤先生。”



刘封当着众人的面前说道:“吴县有人而来,据说是自贼军掌控之中脱困,特此前来求援。”



“吴县来人?”



赵云眼中闪过一丝惊喜,江东士族精英几乎尽在吴县,若是能得吴县士族豪强的支持,这江东之日可定啊。



这也不怪赵云会如此想,一来事实的确如此,二来也是刘封的责任,他让刘备集团膨胀的太快了,以至于刘备仅有的几个老班底心态没能同步提升。



别说赵云了,哪怕是此时的二爷也对士族相当尊敬的,远远没有日后那般倨傲蔑视。



你看二爷在徐州,啥时候对陈登、徐璆等士族龇过牙?



其中固然是有陈登、徐璆才能卓著,又能办事的原因,可二爷此时尚未膨胀,心态较为平和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想想日后二爷在荆州时,那可真叫目无余子了,连马超、黄忠拜将都得喷一下。虽然其中确实是有一定的政治因素在,但个人膨胀也是一个抹不掉的重要原因。



赵云此时就是典型的卑微心态,这不是说赵云自卑了,而是他把士族放到了过高的地位上,从而忽视了自身的实力。



如今刘封的征南军钱粮丰盈,兵员精锐,军械充足,谋士如云,猛将如雨。



定江东何须依靠江东士族?



刘封拉拢江东士族只是想提高性价比罢了,拉拢成功了,能加速他占领江东的速度,以及降低日后统治江东的行政成本,但并非离开了江东士族,他刘封就拿不下江东了。



成固然可惜,不成也无所谓。



“我久闻吴地精华尽在吴县,我一武人,也曾听闻江东大姓顾陆张朱。”



赵云面含兴奋,语带喜色道:“能得他们相助,江东之日可定也。”



此时江东四大姓虽有传言,却尚未有定型,可顾陆张朱等江东大姓却是早已传家百年。



因此,赵云说的并不是江东四大姓,而是江东大姓。



“四叔。”



刘封适时开口,众人的目光集中到了他的身上。



只听刘封语带责备道:“家父如今已是骠骑大将军,而侄儿也得天子恩宠,得拜征南,我骠骑军乃是奉了天子之命,朝廷之令,南下征讨袁术孙策,为国家恢复江东。江东士族若是还认自己是大汉臣子,自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赵云、滕耽、严畯三人看着刘封的目光中露出震惊之色,而吕岱眼中却是爆发出精芒。



“彼等此刻行为,不过锦上添花而已,非是雪中送炭。况且即便是锦上添花,下的注也未免太小了点。”



刘封却是无动于衷,自顾自继续说道:“真以为我征南军扫平江南就离不开他们顾陆朱张了?他们若是够胆,自可支持贼军试试。本将军自然会让他等知晓我剑是否锋利!”



赵云三人算是彻底被刘封的话给震惊到了,只是心中细思之后,又不觉刘封说的很有道理。



江东士族如果真的要在征南军这边下重注,那就不是这个时间点来接触送人了。



换个后世的说法,他们早干嘛去了?



别的不说,刘备父子收回广陵都一年多了,江东士族连个接触的人都找不出来吗?



陆家姑且不提,顾、朱、张三家可都是有年富力强的族长执掌家族的。



刘封对这些情况相当了解,因此心里早就不满了。



犹豫再三,赵云开口道:“江东日后安定,恐还需要他们出力。”



刘封却是摇头笑道:“孙氏在江东的种种恶行,罄竹难书,可有士家大族起来反抗了吗?唯有陆家颇有风骨,余者非我所重也。”



赵云等人若有所思,刘封这话明显是在做暗示。



有些话不能在大众场合说,却又需要大众知道。



“诸君,且与我一起出帐相迎。”



刘封站起身,一马当先朝着堂外走去,余下之人赶忙起身跟上。



出堂之后,刘封来到县衙门口。



此时远处已经出现一辆马车,御者乃是一个壮汉。



刘封目视马车驶来,停靠在县衙之前。



许褚则从刘封身后走出,从侧面迎了上去。



那壮汉下车之后,老老实实的站在一旁,并未有什么不轨之举。



随后,许褚撩起帘子,冲着车内老者道:“盛公,将军请公下车。”



马车之内,正是名满吴地,享誉江东的前吴郡太守盛宪。



盛宪当即在许褚的搀扶下走了下来,此人皮肤白净,身材微胖,有些忧郁,完全是一个无害的小老头。



只可惜,他的名望太高,吴郡、会稽、丹阳三郡之地,皆愿从盛宪之令,尤其是吴郡和会稽,一个是盛宪主政之地,一个是盛宪的故乡。



这也是为什么日后孙权没法容忍盛宪的存在,孙策一死,他就迫不及待的追杀起盛宪的原因之一。



饶是如此,孙权也花了整整四年时间,才把盛宪给找出来杀了。



刘封看着眼前这个有些懦弱老实的小老头,只从此人的经历就可以得知,江东士族的软弱。



刘封曾经以为盛宪是真的名满江东,号召力太大,才会为孙家所忌惮。



可后来深入了解了之后才发现,这虽然不能说错,但也绝对有很大的问题。



这问题就在于盛宪凭什么有这么大的名望,他在江东虽然也做了不少事情,但却远远配不上他的名声。



他的确是天下级的名士,可事到临头,真正站出来出力的,也唯有高岱、张家、沈家等少数人。



面对许贡、孙策、孙权,江东士族却没有太大的反抗力。



对比一下曹操杀边让的后果,江东软弱的简直可笑,所谓的反抗,也只是像阴影中的老鼠一样,只敢做一些小动作。



“小子刘封,见过盛公!”



刘封恭恭敬敬的朝着盛宪大礼拜见。



盛宪和孔融乃是结义兄弟,又是天下级的名士,不论是留他在江东安抚地方势力,还是送入朝中占坑,都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工具人。



刘封自然要好生拉拢,毕竟扫平了吴地之后,他必然是要继续南下,攻取会稽的。



盛宪被刘封的礼遇给吓了一跳,赶忙回礼道:“宪老朽之身,愚拙困窘,不意将军竟如此礼贤下士,厚待于我,宪愧受将军如此厚爱。”



盛宪并没有什么野心,也没有什么能力,完全是一个生错了时代的名士。



但凡早生个二三十年,妥妥的又是一方大儒。



不过盛宪虽然懦弱,但他并不是笨蛋。



只冲许贡、孙策几次三番的想要抓他,杀他,孙权追杀了整整四年才得手,就可见这老头在江东的人脉有多强了。



因此,盛宪看见刘封,尤其是刘封还摆出低姿态之后,回应的相当热情,甚至有些谄媚了。



不论如何,刘封今年也才十三岁,盛宪这样的身份名望,却能一口一个将军,当真是献媚巴结之情溢于言表了。



可见小老头这几年的日子委实是难过,都把人逼成这样了。



“盛公受委屈了……”



刘封却是笑容满面,主动上前搀扶着对方,目光倒是转至御者身上:“我观壮士颇为不凡,请问高姓大名?”



大汉抱拳拱手行礼之后,回答道:“在下朱相,吴县人。”



“哦?”



刘封脸上露出异色,询问道:“可是吴县朱家之人?”



朱相点了点头:“正是。”



刘封接着问道:“朱桓朱休穆与君是何关系?”



朱相恭敬答道:“休穆乃是我从侄,休穆之父,乃我从兄。”



“咦……”



刘封来了兴趣,好奇的多问了一句:“朱兄子嗣辈中,可有朱据?”



此话一出,大汉如受雷击,脸上满是惊疑,疑惑不解道:“朱据正是我儿,今不过四岁,将军是如何得知的?”



朱据是公元194年出生的,东汉人与现代不同,当时人出生便是一岁,今年是公元197年,朱据自然是四岁。



刘封心叫果然,这朱相竟然是朱桓的从弟,朱据的亲父。



第325章 吴县来人[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