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82章 什么重要?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2章 什么重要?[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m.99biqu.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以为古人更重视礼法,不像现代人礼乐崩坏。



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古人比我们更加务实。



至于原因,老祖宗早就告诉我们了:



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



吃饱穿暖,才能去追求礼节,才会去在乎荣辱。



古代人饭都吃不饱,拿什么来重视礼节和荣辱?



还有一点,受教育开化之后,才能更清楚的明白很多道理。



就古代那种识字率,很多事情不提也罢。



尊古崇古思想,不只是古代人有。



现代人有时候也会下意识的,将古代想的很美好。



至于头发,在古代的地位确实被提的有点高。



根子还在《孝敬》上,一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就奠定了它的地位。



曹操割发代首,巩固了这个地位。



但将头发提高到民族特性高度,还是要等到明末清初。



满清强迫汉人剃头,以此作为征服奴役汉人的象征。



大批的汉人,也将发型视为捍卫汉人尊严,反抗满清的象征。



从此时起,头发才被赋予了更高的含义。



之后满清朝廷继续维护他们的辫子,又进一步强化了这个概念。



等到清朝末年,革命先辈将辫子视为落后、奴役、压迫的象征。



以割辫来表达自己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决心。



辫子又进一步被赋予了更高的含义。



但此时还是明初,头发只与传统、孝道有关,还没有被赋予那么多意义。



孝道这一点,已经被陈景恪给攻破了。



因为古人也是理发剃须的,再扯孝道就是打自己的脸。



至于传统……王朝中后期这俩字确实能压死人。



但现在是开国之初,是传统最不重要的时候。



大一统王朝开国之初,往往是新传统形成的时期。



打着传统的幌子,对陈景恪来说根本就没用。



或者说,传统这俩字,对朱元璋没有任何约束力。



他更在乎的是实实在在的利益。



只要不威胁皇权,又利国利民,他肯定会支持的。



儒生的反对?



胡惟庸案杀了几万人,赵瑁案又杀了几万。



有勋贵,有官僚,有读书人,有大地主……就是没有几个普通人。



这么多权贵官僚被杀,大明国祚照样稳如泰山。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某些事情很重要,只是我们将其想的太重要了。



实际上,它并没有那么重要。



这个道理,是陈景恪在推广剃发的过程中,想明白的。



也是他同意方孝孺的计划,抢在迁都前,全力在河南推广短发的原因。



接下来的几天,他表现的很平静,没有一点焦虑的样子。



每天在船头看看风景,和徐允恭探讨一下兵法,日子过得相当惬意。



而他的这种表现,在徐允恭看来,就是临大事而处惊不变,这是能成大事的性格。



心中对他更加的佩服。



回来是逆流而上,所以多走了两天才到达开封。



陈景恪没有下船,只是让人给方孝孺送了一封信。



告诉他一切顺利,按照计划行事。



而后继续前行,去往洛阳。



到达郑州地界的时候,能感觉到河面上往来的船只增多。



运载的基本都是各种物料。



不出意外,应该是送往洛阳的。



越是靠近洛阳,船只就越多。



等到达孟津,河面上排满了大小船只。



作为新都,自然不能随便什么船都能进,需要接受检查才行。



这道关卡就被放在了孟津。



这里是伊洛河和黄河的交界处,只需修建一道水闸,就能控制船只通行。



而且还不影响黄河自身的航运,可以说非常方便。



陈景恪乘坐的是官船,自然不用和商船一起排队。



找到负责水面秩序的官吏,亮明身份之后,直接就通过了闸口。



之后一路来到洛阳,见到了一片规模庞大的工地。



新都到了。



看着这一眼望不到边际的工地,陈景恪心中非常的激动。



亲眼见证一座新城的修筑,且还亲自参与的选址和设计,这种成就感实在难以为外人道也。



也因此,他对这座洛阳城,有着天然的亲切感。



徐允恭也同样非常的兴奋,说道:



“我之前去过凤阳皇城,那里的规模远不如洛阳城啊。”



陈景恪笑道:“凤阳皇城是按照三十万人的规模修建的,而且还未建成就停工了。”



“洛阳城可是按照百万人规模修建的,两者自然没有办法做比较。”



徐允恭赞叹道:“我之前只听说,新都是按照百万人规模修建的。”



“只是没想到,竟然如何宏伟。”



“虽然才只起了一圈墙基,我已经看到修成后的样子了。”



陈景恪说道:“修成后比你想象的还要宏伟无数倍。”



两人发表了一会儿感慨,就启程去拜见朱标。



在官吏的引领下,很快就见到了朱标本人。



他的皮肤比以前黑了许多,但身体壮硕了许多,目光炯炯有神。



显然在这里他过的很不错。



想想也是,修宫殿哪需要他这个太子亲自负责。



只需要抓个总,具体工作自有别的官吏负责。



而且躲在这里,也等于是躲开了朝堂纷扰。



每天少了勾心斗角,耳朵根子也清净。



他来这里,与其说是监工,不如说是来休养生息的。



当然,这也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的本意。



自从知道朱标得了高血压,两口子就没少操心。



生怕他太过劳累,导致病情加重。



干脆就借着修新都的名义,让他到洛阳这里躲躲清净。



只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双方见过礼之后,朱标看着徐允恭的寸头,有些惊讶的道:



“没想到魏国公竟然决定亲自下场了,这可不符合他一贯的作风啊。”



徐允恭恭敬的道:“父亲认为短发势在必行,作为勋贵当起表率作用,于是命臣将头发剃短。”



朱标赞道:“魏国公忠贞为国,乃百官楷模啊。”



又说了几句场面话,他才看向陈景恪,说道:



“给我说说你的具体计划吧,我好决定如何配合你。”



(本章完)



第182章 什么重要?[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