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71章 no money no talk   盛唐挽歌[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71章 no money no talk[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m.99biqu.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李萼还是把消息带回去了,哪怕这是一个坏消息。



凤翔节度使不愿意出兵,确切的说,是节度使的态度还可以,但丘八们似乎群情激奋不愿意远征。



这下可有点难办了,比想象中要麻烦。



因为这不是收买哪个将军就能解决问题的。



颜真卿一时间陷入两难之中。



然而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户部尚书第五琦给颜真卿带来了一个好坏参半的消息:长安城内,有宗室开始高价售粮了!



这算是个好消息。



与此同时还有个坏消息:有大臣上书,要求朝廷出兵洛阳,打通漕运线路,解除河阳三城对于黄河的封锁!一时间响应者云集,声势颇为浩大。



从前,大家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打通漕运通道,因此长安那些世家豪强们,他们府邸中粮仓内的粮食,压根就不敢卖。



这些人怕卖了粮食以后,万一突然遭遇什么变故,有可能导致明年的粮食续接不上。



所以长安城内的粮价虽然顶上天了,但通过正常的买卖方式,根本就买不到。也就是说,任何人想拿到粮食,就必须要动用关系。



但是现在,朝廷兵马准备攻打洛阳的风声,也不知道是被谁放出去了,居然搞得朝中百官们都信了!



漕运一旦通畅,那么江南与两淮的粮食自然可以运输到长安来,自然也就不存在买不到粮食的情况。到时候粮价暴跌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与其把往年的陈粮都砸手里,还不如降低价格放出来捞一笔。如此一来,便可以大量收买长安城内的店铺与产业,以及招募更多的奴仆与佃户。



这个对于颜真卿来说,不是坏事,高价粮也比没粮食要强吧。



然而真正的麻烦在于,现在长安朝野群臣激愤,都在要求官军能尽快攻克洛阳,打通漕运节点,不要再继续受制于人。



于是压力开始传导到颜真卿这里了。



“颜相公,出兵洛阳之事,不能再拖下去了。”



第五琦忧心忡忡的说道。



漕运不通,对经济影响极大,造成了百业萧条。他这个户部尚书,比谁都更难受。屁股坐哪边,也就很好理解了。



议政堂内,李泌不在,只有颜真卿在跟第五琦讨论出兵的事情。



“本相也是这个意思,但现在不是要不要出兵的问题,而是朝廷窘迫,出不起钱了。”



颜真卿苦笑道。



钱哪里去了?



很大一部分,是用来和籴了,从民间购买粮食,以供给长安的需要。



要不然,长安城内估计得饿殍遍地!



还有上次与皇甫惟明的贼兵在华阴血战,朝廷对有功将士都是封赏了的。



虽然也没有足额发放,但这也是一大笔钱呀。



失去了大片统治区,就损失了大半税负,财政自然是捉襟见肘。如今又要出兵,从哪里变钱出来,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



“控鹤军,他们不愿意为国出力了么?之前他们不还是……”



第五琦有些搞不懂,之前方有德领兵的时候,控鹤军令行禁止很听话啊,为什么现在朝廷就使唤不动了呢?



好用就多用,就往死里用,这是上位者们习惯性的看法。却丝毫不管下面执行的人,到底会怎么想。



“这个或有内情,本相也说不明白。



但我们不给赏赐,他们就不开拔,应该是没有什么异议了。”



说完颜真卿眉头都要皱成“川”字,显然是为国事忧心。



正因为李琩是个不管事的皇帝,所以颜真卿才坚信,他只是个被官僚与世家群体,推到前台维护稳定的人。



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帝王意志”,来为自己保驾护航。



现在出兵就是官僚集团的集体意志,甚至已经有权贵在开仓售卖高价粮牟利。若是不能打通漕运,那么这些人很可能就会因为缺粮,在今后几年中陷入极大被动。



到时候这笔账算在谁头上可就不好说了。



作恶的李宝臣他们确实打不过,但要收拾颜真卿,还是轻而易举的。



对此,颜真卿一直在心中盘算着,究竟要开一个怎样的价码给李嘉庆。



毕竟,有控鹤军出马,这一战基本上是十拿九稳的。



“不如用当年的老办法,我们先定制一些债券,发给控鹤军将士。待他们得胜归来后,朝廷自然就有钱了。到时候让他们用债券找朝廷兑换绢帛或者粮食即可。”



第五琦提供了一个“不是思路的思路”,简单说就是打欠条。



类似的事情,基哥还在世的时候,可是发生过很多次的哦。所以这也不能说是第五琦的“首创”。



只不过嘛,当年大唐如日中天,打出去的欠条,自然有人肯买单。可是现在已经是山河破碎了,再玩这一招,只怕不太好使吧?



颜真卿心中有些犹疑,但看第五琦的模样,他也知道确实是没什么办法了。



第五琦是管钱的,他说没钱,那就是真没钱了!



“这个月,以及下个月,百官的俸禄不发了,当做军费送去凤翔府。其他的,发债券吧。”



颜真卿长叹一声,他决定今日亲自去一趟控鹤军大营,说服李嘉庆暂且忍耐一下。



“现在我们已经开始实施榷盐法,等此法铺开后,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打通漕运节点,乃是重中之重啊。”



第五琦对着颜真卿深深一拜,苦苦劝说道。



关中若是不依靠外部输入物资,是养不起这个从隋代就开始经营的“大长安”的。



长安既是长安人的,也是关中人的,更是天下人的。若是没了天下人,那长安也就不再是长安了。



颜真卿和第五琦都明白这个道理,只不过明白归明白,人力有时而穷,没办法还是没办法。



“明白了,本相这便去凤翔府吧。”



颜真卿跟第五琦打了个招呼,随即招呼随从,一起出了皇城。



……



历史上有些时候,是英雄造时势。



但更多的时候,则是形势比人强。



方重勇将韦坚写给自己的信,转交给李璘,就是在暗示这位亲王:我还有选择,但你已经没有了。接下来会怎么样,你自己看着办吧。



不知道是不是之前儿媳宇文氏“被迫离婚”,给了李璘当头一棒。又或者是韦坚的招揽信,确实让他慌得一比。



现在这位亲王终于放下所有面子,来到了方重勇所在的汴州府衙书房。



而方节帅也摆出一副谦虚的姿态,在府衙大门前迎接,并将李璘迎进书房内落座。



端上来一壶美酒之后,方重勇看着李璘笑眯眯的问道:“殿下百忙之中来我这简陋的衙门,不知道所为何事啊?”



他这是明知故问。



李璘也没含糊,直接从怀里掏出韦坚写给方重勇的那封信,然后慢慢推到这位当事人面前。



“不知道方节帅将这封信交给韦子春,有什么打算呢?韦子春将其交给孤的时候,孤也是一头雾水呀。”



李璘沉声问道,他还是缺了点城府,居然就这么直接问出来了。????方重勇暗暗好笑,如果面前之人是郑叔清,起码得绕一百个弯子,才会旁敲侧击的把疑问问出来。



李璘这货肯来府衙见面,说明他最近确实很有些长进,但比起那些老奸巨猾的官僚们来说,还是太嫩了点。



第571章 no money no talk[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