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59章 潜伏的毒蛇   盛唐挽歌[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59章 潜伏的毒蛇[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m.99biqu.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自从皇甫惟明兵败华阴后,史思明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便率部退回了幽州。



这位史大帅一不向李琬汇报军情,二不向官军输诚。在控制了易州、幽州、檀州、蓟州等河北北部诸州后,史思明便不声不响的坐镇幽州,并开始招兵买马。



如同一条潜伏起来的毒蛇一般,干的事情那叫一个不动声色。



谁也不知道史思明想干啥。



对于河北叛军来说,皇甫惟明之败的影响极为严重。李归仁残部败走轵关,退到相州邺城休养生息。



李归仁在得知了李宝臣大军已经夺取洛阳,控制了李琬之后,便向洛阳“上表”,要求册封自己为相州刺史,昭义节度使,并掌管相州、邢州、洺州等地军务。



这种“先斩后奏”的请示,直接将李宝臣激怒了。一时间,他竟然想从洛阳发兵攻打李归仁。



但这种顾头不顾腚的想法,很快便遭到了部下们的反对。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宝臣大帅在“左相”李史鱼的建议下,捏着鼻子给李归仁加了相州刺史,昭义节度使,并统帅三州。



但李归仁必须将自己的嫡长子送到洛阳为质子。李归仁欣然允诺,派人将长子送到了洛阳,维护了伪帝李琬的最后一丝颜面,双方达成妥协。



皇甫惟明的失败,让河北叛军势力从“万众一心”变成了“心怀鬼胎”。如同酒曲发酵一般,河北的局面,一切都在缓慢而坚定的改变着。



初秋的一个午后,幽州城南面不远的笼火城,史思明正带着正室夫人辛氏在游览城池。



和安禄山不同,史思明对于婚姻非常忠诚,眼里就只有正室夫人一个。



笼火城一带风景极美,枫叶红似二月花。辛氏挽着史思明的胳膊在城外草地上漫步,二人心情都极为愉悦,有说有笑的。



史思明脸上看不到一丝暴虐,这场面和他平日里脾气上来动辄滥杀,有着天渊之别。



就好像换了个人一样。



“阿郎有今日之成就,妾身当年就有预料。”



辛氏有些感慨的说道。



听到这话,史思明心中极为得意,他哈哈大笑道:“那是啊,得夫人之后,升官多福,富贵是挡都挡不住!”



当年辛氏在出嫁之年,家中为她寻觅夫婿。当她跟史思明偶然见面后,回家便跟父母说,非此人不嫁!家中无奈,只好将她嫁给史思明这个“杂胡”。



没想到之后史思明就像是转运了一般,飞速升官,哪怕安禄山死球,都没影响他的仕途。



因此,史思明对辛氏倍加宠爱,连同嫡子史朝清,也是如此。而且在辛氏之后,史思明便不再纳妾了,平日里不近女色,只喜欢请优伶讲笑话解闷。



正在这时,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男子向史思明夫妇走了过来,他和史思明的面相有几分相似,正是其庶长子史朝义。



“父亲……”



史朝义刚刚开口,才说两个字,史思明就对其怒吼道:“某让你过来了吗?站在这里做什么?还不快滚!”



本来是来汇报工作的,没想到无缘无故被史思明骂了一句,史朝义立刻感觉怒气上涌,又不得不强行压抑。



他对着史思明抱拳行了一礼,随即转身便走。



看到史朝义已经走远了,史思明这才对辛氏拍胸脯承诺道:“那个狗东西,我迟早要把他给宰了,以后让(史)朝清继承我的官位,夫人不必忧心。”



辛氏劝说道:“阿郎,史朝义虽是庶子,不让他继承家业便是,也不必非打即骂呀。”



“哼,我自有打算,夫人且放心。”



史思明哼哼了两声,显然是没把话听进去。



他把从前蹉跎的岁月,都算在了史朝义身上,认为这个儿子就是个纯扫把星。



史思明是娶了辛氏才开始发达的,于是天然就认为从前自己身边的妾室和子嗣,都是拖自己后腿的拖油瓶,恨不得早点打发掉才是。



不一会,节度判官耿仁智求见,被亲兵带到了史思明跟前。



耿仁智是史思明的老部下,鞍前马后很多年了,很受史思明的器重。



史思明对他的态度,要比对史朝义好很多。



“有什么事这般着急?”



史思明微微皱眉,略有不满询问道。



“大帅,长安那边派人过来招降。”



耿仁智凑到史思明身边,压低声音说道。



“噢?终于来了啊。”



史思明微微点头,似乎对此并不感觉意外。



他脸上带着若隐若现的笑容,只不过配合他那张冷峻的脸,有些不太协调。



“夫人请先回去歇息,某去去就来。”



史思明对辛氏打了个照顾,跟着耿仁智一起去了笼火城的城楼。



看着史思明离去的背影,辛氏微微皱眉,无奈长叹了一声。



史思明在她眼里是个好丈夫,但在外人眼里,却未必是个好人了。



在史朝义眼里,或许史思明比一般的仇人还坏。



然而这又如何是辛氏一个妇道人家,可以改变呢?



很快,在笼火城签押房里,史思明见到了关中朝廷派来的使者李萼。



史思明一屁股坐到签押房中的主座上,也不说话,对着一众部下摆了摆手。



文士平洌,武将牛廷玠、辛万年、高鞫仁、骆悦、蔡文景、向贡等人,皆安静的退出签押房,只留下耿仁智一人在旁听候差遣。



“说吧,什么事?”



史思明一副无所谓的态度,看着李萼询问道。



“天子诏书在此,册封史将军为幽州节度使,不必派遣质子入长安。”



李萼面色平静说道,说完将手中的诏书交给耿仁智,后者递给史思明。



“当初本帅从贼,乃是被胁迫。如今归顺朝廷,正是应有之意。”



史思明淡然说道,甚至连“感激涕零”都不愿意装一下。那样子好像是在说:你们现在是在求老子。



“史将军深明大义,乃是我大唐武将之表率。



只不过……”



李萼忽然顿了一下。



史思明沉声问道:“只不过什么?”



“只不过史节帅打算什么时候发讨贼檄文呢?”



李萼不卑不亢询问道,双目直视史思明,丝毫不退让。



古代通信不畅,各地交通阻隔,信使往来一次需要十多天的情况也是有的,那如何判断一方势力的政治态度是怎样的呢?



答案就是发檄文后张贴四方。



发了檄文,就类似民国军阀混战时的“通电全国”。



檄文往往代表着政治信誉,发了檄文,就无法明着朝三暮四了。



如果将来要倒戈,就必须再发一次檄文。为什么偷袭关羽的江东势力被人称为江东鼠辈?就是因为他们背刺之前连个檄文都不肯发一个。



很显然,李萼是懂行的,不好糊弄。



史思明打哈哈说道:“发檄文的事情,本帅要与部下们研究一下。天使不要着急,在幽州城内等消息便是了。”



发檄文是不可能发的,史思明还打算在长安朝廷跟洛阳伪朝廷之间游走,索要好处呢。



第559章 潜伏的毒蛇[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