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92章 古帝国荣光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92章 古帝国荣光[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m.99biqu.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汴京的暖房当中,赵普若有所思。



曾经独相十年的赵普对如今的天下可谓是知之甚详。



从中晚唐以来,天下钱粮皆仰仗东南就已经不再是一句空谈,而是一句事实上的描述。



而且长安不再受青睐也是事实。



唐亡以后,梁、唐、晋、汉、周,再算上闽蜀楚越等等,无一在长安定都。



仅有西突厥后裔的沙陁部以唐为号,定都洛阳。



但在赵普看来,这沙陁唐也未必多喜欢洛阳,更多也是考虑到大义名分。



毕竟皇室乃是与李唐无半分血缘关系的归化胡,若是以唐为号却又别处立都,那多少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就这,那沙陁唐的皇帝也曾如李唐皇帝一般为吃饭发愁。



州郡飞挽,旋给京师,租庸使于上东门外伫望其来,算而给之,这并不是什么秘密。



而且就赵普所知,李存勖也曾欲去汴梁讨饭吃。



但最终考虑到去汴梁讨饭会暴露洛阳钱粮不足引发不稳,最终还是听从了手下节俭度日的劝告。



只是这么一回想,赵普倒是感觉这光幕所评的长安洛阳之衰也是有几分道理。



李唐立都长安去洛阳讨饭,沙陁唐立都洛阳去汴梁讨饭。



如今宋立汴梁,看起来似乎占尽了漕运之利,但光幕最后一句话也让赵普瞬间警醒:



金朝长驱直入。



以金为号者,赵普搜遍了记忆也找不到,于是将手上的纸往前翻,这张纸上草草记着在光幕中看到的国号。



再次回看了一眼宋分南北,最终又为元所替,赵普一时间也是更看不懂了。



下意识便将目光投向了赵匡胤:



官家不给解释解释?



赵匡胤心乱如麻,只是勉强摆了摆手不愿多谈,打算自己好好思考下。



讲道理迁都之计在他心中酝酿了已经有段时日。



后世聊到定都原因种种,一开始赵匡胤只是付诸一笑:



迁都大事,汝懂什么?



但看着后辈摆事实讲原因述将来,赵匡胤顿时有点冒汗:



迁都大事,我懂什么?



而再看看对面弟弟低着脑袋看不清面容,赵匡胤顿时也更加心烦意乱。



但这种情绪最终也没表现出来,反而亲切的朝着赵普点点头:



“则平若有不解,稍后留下与俺一说便是。”



……



“两条大腿……”



杜如晦念叨着后世这直白,但又非常恰如其分的形容。



“军、政、财之中心……”



房玄龄同样品味着后世的这个常用词与简练的描述。



随后两位重臣对视了一眼,心中也是有了一点自己的认知。



“那安史之灾,乃是迁胡使河北受制,贼獠侵占此地便富有半唐,祸乃滋生。”



“我朝若失河北……”杜如晦说着便住口了,因为后面的事情实在是太容易推断。



有逆贼便要增兵,增兵便要加收赋税,河北失能全仰仗东南。



徭赋倍增又会使东南积怨,最终生乱……



后辈的那个词儿怎么说的来着?



“乃死循环也……”



魏征吸了一口气,想起来先贤那简单却又振聋发聩的两句话: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李世民淡淡为这两句话先贤之语做了注解:



“国恒亡于内。”



后辈的讲述,将唐亡之因以一个相当清楚的角度给他展示了个清楚:



尽垦关中致黄河淤塞,漕运不便。



胡人内迁致河北坐乱,唐失半国。



民无可食之下,繁华如空中楼阁,一触即倾。



不过就算如此,李世民还是自问了一句:



“汴州如何可为都?”



第292章 古帝国荣光[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