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22章 诗圣诗仙命不同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2章 诗圣诗仙命不同[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m.99biqu.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安史之乱犹如滔滔洪流,将盛极繁华的长安彻底冲垮。



就如颜真卿在这洪流中奋不顾身一样,其他的诗人命运也各不相同。



这里丈育UP就简单罗列一下。



最倒霉的当属七绝圣手王昌龄。



安史之乱爆发后,王昌龄辗转归家探亲,路过亳州被刺史闾丘晓以“擅离职守”的罪名抓了起来,并于次年杀害,年终57岁。



有传闻称,闾丘晓是因为嫉妒王昌龄之才而下死手。



同年宰相张镐平叛,解宋州之围时抓闾丘晓,以贻误军机为名判死。



闾丘晓以尚有亲人要奉养为名求活。



张镐回问王昌龄的亲人又有谁来奉养?遂处死闾丘晓,也算了结恩怨。】



“此为私怨谋害!”



魏征忍不住道:



“即使擅离职守,按律当流放千里,罪不至死。”



杜如晦赞同道:



“即使当罚,亦当押送京师交由大理寺。”



“或徙送罪臣给事地,由其所属刺史责罚。”



而瞧着光幕上展示的王昌龄诗作,众人无不为其扼腕叹息。



“气势恢宏,雄怀壮烈。”



李靖赞叹道,为其文采所折服:



“不愧为边塞诗之名,读来似有刀剑相击之声。”



“从军之事,就当如此!”



【最难过的当属诗圣杜甫。



安史之乱前杜甫的小儿子刚刚饿死,叛乱爆发后携带家眷避难鄜州。



听闻肃宗继位后只身北上,结果就如前面所说,被抓。



郭子仪率军收复长安前,杜甫冒死逃出,被授官,但后因营救房琯遭肃宗嫌恶。



宰相张镐力保杜甫,后来唐军邺城之战大败,吏治彻底糜烂,杜甫对时局彻底失望,辞官南下,最终在四川稳定下来。



这段时期是杜甫创作的高峰期,现存作品的四成都是在这个时期所作。



770年冬,潭州往岳阳的小船上病逝,年终59岁。】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刘备细细品读,一时间竟有些痴然。



张飞一时间倒是恍然了:



“难怪这杜甫这么爱军师。”



“适逢乱世,放眼望去不是叛贼就是狗官,结果到了成都还发现军师祠堂受人祭拜。”



“换谁不想有个如军师一般,能够受任败军奉命危难,力挽狂澜?”



“可惜呦,即使给了这小昏君一个真诸葛,结果也是被嫌弃的命。”



孔明默然,看着这首名为《登高》的诗作,心目中的这个友人的形象也愈发丰满。



【最侥幸的当属诗佛王维。



长安陷落后王维被叛军俘虏,被迫为叛军效力。



长安收复后,王维被论罪判死。但因弟弟王缙求情,以及被迫效力时有作《凝碧池》发牢骚,最终得以宽宥。



最终郁郁四年后,请削为白身放归田园,最终病死。



高适称得上逆风而起。



在与哥舒翰守潼关失败后退守长安,闻听玄宗出逃后追上玄宗升侍御史。



后去往肃宗处,拜淮南节度使,参与平叛永王之乱,随后平叛多有建树,官至渤海侯。



但因其人早年与李白杜甫同游,互引知己扬名,后来对李白杜甫不闻不问,受人诟病。】



“为叛军效力属失节。”



魏征话语硬邦邦的。



房玄龄摇头:



“或有内情。”



第122章 诗圣诗仙命不同[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