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3章 颜杲卿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3章 颜杲卿[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m.99biqu.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颜泉明于是带着张通幽一起上路,不过此时北下之路都是叛军,一行人只能绕道河东去长安。



太原府尹王承业热情接待了颜泉明,然后详细询问了河西的情况,并主动表示:



此去长安路途遥远,且河西战况危急,不如由我替你去长安表功,岂不美哉?



颜泉明挂怀父亲,于是略微思考就同意了,直接打道回府。



王承业当场杀了何千年和高邈,并洋洋洒洒写了一封奏章,将河北乱局,颜真卿坚守,常山郡光复等等都写了进去。



只是有一点不同,他将颜杲卿的名字抹去,替换成了自己的名字,并在其中力陈张通幽之功。



最终王承业从太原府尹升迁羽林大将军,张通幽留长安为官。



所以这时候送到安禄山手里的就是两到消息:



颜杲卿起义,光复了常山郡;颜真卿起义,杀了段子光。



暴怒的安禄山命史思明回河北“平叛”,自己则继续在潼关下发呆。



史思明选择的第一个打击目标就是颜杲卿,而颜杲卿则是第一时间向附近的王承业求援。



王承业吞了颜杲卿的功劳,自是巴不得颜杲卿死。



因此颜杲卿守城八日,战至最后一兵一卒时也没见到王承业的援军。



常山失陷,颜杲卿以及一家老小都被送到洛阳听候安禄山发落。】



李世民已经不再为玄宗动怒。



但此刻却因为一个太原府尹有点破防:



“大唐怎么成了这个样子!”



“这王承业,当剐!”



平淡的口气说出了冷冰冰的话,足以说明李世民心情的败坏程度。



魏征也看不下去了:



“短视之辈皆顾私利,忠臣泣血报国多艰!”



“与之相比,朝中如杨国忠之辈,皆面目可憎!”



李世民在心里点了个赞,这魏征不骂自己的时候,看起来就显得面目和善多了。



长孙无忌则是打算给陛下找点舒心的,他盯着光幕旁的地图寻思了一下,分析道:



“河北之地一马平川,难抵叛军。”



“然颜真卿所在之平原郡,临湖临海,骑兵不得用,且其有远见,早有准备,应不会被克。”



侯君集也加入进来,用手比了一条线道:



“等叛军力竭,集可战之兵,攻……魏州!”



“魏州北通河北,南连河南,乃是叛军紧要之地。”



长孙无忌也同意,唯一有点担忧的就是:



“能如此顺利乎?”



李世民硬邦邦道:



“河北多蹂躏,河东有重兵,潼关难进,东南应无节度使重镇。”



“故叛军定南下劫掠。”



对于胡兵的德性李世民简直不要太了解,有利则趋之如狼,攻坚则畏之如虎。



与其潼关下面晒太阳,不如南下劫财粮。



这是李世民的判断。



“如此…长孙无忌顿了下:



“若能攻取魏州,与潼关夹击……”



“潼关必破!”李世民话语中满是笃定确信。



长孙无忌精神错乱了一下,对上了陛下的眼神:没有笑意,没有怒意,只有对于玄宗的相信。



于是长孙无忌也沉默了下去。



李靖用手比量着地图,摇摇头有点可惜:



“玄宗不应逃成都的,应顺势入陇右,集陇右安西可战之兵。”



“长安无天险可守,必能克复。”



“成都虽易守,但亦难出击。”



李靖略略有点可惜:



当初诸葛武侯为了攻略关中差点都住在汉中了都,这玄宗跑的倒是丝滑。



……



“都这样了还在勾心斗角,瞒报抢功?”



刘备看不明白。



孔明沉默了一下道:



“我等知晓此乱有八年之久,身在其中人不知。”



“在这王承业看来,乱贼后路已断,且河北义兵足以与乱军抗衡。”



“潼关又有天险难破,叛贼岂非是瓮中之鳖?”



法正接口道:



“既如此,如王承业之辈便想要提前瓜分功劳了。”



“不谋其功而急其利,国事衰败皆因如此蠹虫。”



刘备有点懂了,他想起来了董卓死后长安城内的公卿。



本来那时有一点机会重整朝纲,但……也是可惜。



张飞面露鄙夷:



“彼辈皆该遭土墙掩杀!”



晚了晚了



(本章完)



第113章 颜杲卿[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