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2章 各方安排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2章 各方安排[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m.99biqu.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徐庶宽慰道:



“欲图主公大计,岂能偏安?”



“然无论益州还是汉中关中,庶都不明地理。”



“唯熟荆州,且如今江陵商贸繁华,公安工学兴盛,庶愿为主公拒敌于江陵之外。”



刘备沉默,这个道理当然明白,但心中依然不舍。



看气氛略有沉闷,徐庶眨了眨眼睛促狭问道:



“不知何日能吃上主公喜酒?”



“还是孔明说我才知道,竟错过主公与孙夫人喜酒,憾矣!”



刘备哭笑不得,不过也暂时冲淡了刚刚升起的离愁。



对此孔明倒是心底明白,等成都走上正轨之后还要对南中亮出刀刃,汉中悬而未决也离不开人。



而荆州,他本来的打算是让法孝直独控汉中,让更熟悉荆州的士元回去帮衬云长。



但既然元直回来,那倒是免去了士元奔波之苦。



闲话少叙之后,徐庶则是忽然记起来一件主公甚为纠结的事情。



“主公极为挂心的那个陆逊,应是江东陆家的陆议。”



刘备顿时瞪大了眼睛:“根本没有陆逊这个人?”



虽然早有猜测,但刘备不明白徐庶是如何断定的,抛出了此前的疑问:



“江东大姓,既不避讳又不避祸,为何改名?”



“赐名。”



徐庶吐出了两个字:



“臣在许都听闻,程立梦登太山,捧日,曹贼遂加日於立上,故而改名。”



刘备顿时懊悔的拍拍脑袋,得势时间太短,再加上以前的游侠经历,导致牵涉到改名,刘备的第一反应就是避祸。



而如今看来,逊字有孙,确实更像是一种荣宠。



看刘备的模样,徐庶宽慰道:



“如今鲁肃未逝,吕蒙尚宠,何来陆议立足之地?”



懊悔过后,刘备反倒发现自己纠结于此的心思反倒是出奇的淡了。



苟苟世家之辈,有何惧哉?



如今帐下卧龙凤雏齐聚,元直孝直俱在。



刘备甚至还挺想与这些汲取大汉帝国鲜血崛起的世家好好碰一碰。



光幕所警世家门阀之祸,一刻也不敢忘。



与其遗祸数百年,不如由将其亲手扫灭!



府衙正厅闲聊过后,刘备便兴冲冲领着徐庶,要去给他挑一个在成都的住处。



而且看样子明显要彻夜长谈了。



孔明倒也理解,毕竟对于主公来说,元直的回归意义重大。



孔明则是径自去寻张神医。



……



李世民本来是打算要直接宣召孙思邈的。



但想想后世关于阎立本的碎言碎语,虽然委屈,但至少而已说明了一件事。



唐朝这些个因技传世的人,名声上未必就比他李世民要差了。



既如此大唐国主心态也放得开:



无论是画是诗是文是医,这些的兴盛都需要一个盛世来作为底子。



既如此还有什么好纠结的?太医署走起。



当然还有一部分原因是不想见观音婢召入宫的那个姓武的女稚童。



一想到如今方才五岁,未来却是自己的妃子,大唐皇帝便隐隐约约感觉不太对,而且头痛。



于是,贞观改元后头一遭,大唐皇帝亲临太医署。



这可以说是一件相当令人新奇的事儿,毕竟是个人都知道如今的圣上不过三十岁,正是龙精虎猛的年纪。



基本可以说,他们能医的疾病,陛下几乎不会得。



而陛下身上的痼疾,他们也医治不了。



再加上慑于玄武门这个半公开的劲爆秘密,以及刚刚被献到太庙的颉利可汗。



太医署这种在官阶上不上不下的官员们,对他们陛下的感情就尤其的复杂。



唐朝有跪坐无跪礼,因此李世民来溜达一圈也显得分外随意。



而赶来的太医令略一琢磨也能猜出来陛下为何来此。



孙思邈。



对这位药王,太医署一开始是不服的,毕竟陛下不垂询他们反召民医,本身就是对他们能力的一种否定。



但孙思邈入太医署之后,靠着过硬的专业碾压,轻松就摆平了其中的龌龊。



如今太医署大猫小猫都在此迎接而唯独不见孙药王,反倒让太医令心有惴惴。



不过李世民浑不在意,交代众人自便后,自己便径直去寻孙药王。



“陛下之疾已有缓解,何苦召我?”这是孙思邈见到李世民的第一句话。



揉揉脑袋,李世民知道这不是虚言,最近半年他饮食已经偏于清淡,鱼肉占了大头。



味虽寡淡,但能感觉身体负担确实轻松不少。



“药王便不疑惑,那《五脏图》是朕得自何处?”李世民语调轻松。



“陛下唤民名即可,勿称药王。”孙思邈推辞:



“《五脏图》功在千秋,民此行专为答谢陛下而来,谢过之后便要返家。”



李世民点点头,毫不意外,换了个说辞:



“朕若是告诉你,这幅图来自于数百年后呢?”



明天开新。



(本章完)



第102章 各方安排[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