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85章 世代努力与十年苦读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5章 世代努力与十年苦读[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m.99biqu.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盯……



魏征、房玄龄、李世勣三人一时间有些如芒在背之感。



李世勣当即起身就想请罪,但是被李世民挥手制止了:



“朕知晓爱卿故地俱是山东,难免倾慕以婚姻谋财之辈。”



魏征巨鹿郡人、房玄龄临淄人出身清河,李世勣曹州离狐人。



几位臣子面色愈发肃然小心,而李世民笑容也愈发和蔼:



“然正如玄成所说:上者,民之表率也,不可不慎。”



也只能点到即止,毕竟若是臣子已经成了姻亲,难不成还能现场重新拆散?



哪有这般行事的道理?



再说了李世民也看的明白:这些所谓的士族大姓在贞观一朝乖巧的仿佛是鹌鹑一般,真正搞事儿反而是在后面了。



这士族大姓到底是如何强盛起来的?



李世民目光梭巡了两遍文字,最终锁定在两个词上:



禁婚,科举。



“世人皆求婚于这禁婚家,故而彼辈能拢财。”



“诗书传家精研于科举制,故而彼辈能聚名?”



李世民做出了自己的猜测。



刚刚被提点过的臣子们赶忙给陛下喊666:



“大家一言即能切中时弊!”



“陛下明察入微!”



“贺喜陛下察后车之覆,当以此鉴之,此乃大唐社稷之福!”



瞧了一眼梗着脖子的魏征,李世民摇摇头,随他吧。



他有种预感,这魏征能名见史册不会是因为擅长给人添堵吧?



一边自己不顾帝意求婚于大姓女子,一边劝阻朕纳“容色绝姝”的大姓女为嫔妃,虽说出发点是好的吧……



不对不对,李世民摇摇头,此般皆小事而已。



“这冗官之弊。何解?”唐皇抛出了问题。



魏征当即出列:



“冗官乃前汉沉疴痼疾,遍览前朝,欲除此弊,宜早不宜晚。”



李世民点点头,随即目光转向另一边的房杜。



房玄龄出列斟酌道:



“后世称捉钱为卖官未免太过轻言,然捉钱令史得官之辈难免为逐利之徒。”



“为我唐百姓逐利则为百姓之福,逐利而肥私,则为唐之蠹虫也。”



“而恩荫之策既言我唐极盛,可见后世有所抑制,应是察我唐恩荫之弊遂改,还需大家明察。”



说起来似乎很麻烦,杜如晦总结道:



“裁捉钱,改恩荫,察举旧策宜需同改。”



然后接了一句:“都宜徐徐而图”。



点点头,最终李世民叹了一句道:



“百年盛世,所兴国祚不过三百之数,何哉?”



“莫不是真乃开唐之积弊乎?”



……



“万疆之巨唐,终其一朝国祚两百八十二载,可叹!”



此前刘备的心态是看热闹,如今刘备是真真切切为这大唐惋惜。



毕竟不管怎么看,这唐说是汉的兄弟之朝也不为过。



尚武、宦官、外戚等等,到现在冗官都出来了,简直是亲兄弟啊,如何不可叹?



叹息完毕便是精准的判断:



“这世家门阀之祸,流毒何止百年?”



“这唐朝的世家门阀之观念,尤胜我汉!”



张飞大声嘲笑:



“兄长,毕竟人家祖上个个王侯将相,自是不能与黔首一般种田屠狗。”



“那不就只能大声吆喝卖女儿补贴家资?”



糜竺也赞同道:



“这以禁婚之名自贵,其行事颇类商贾手段,以名换财而已。”



“那这门第高在何处?”



庞统辛辣道:



“高在一群自命不凡的大姓子弟,竟是靠姊妹女儿换得锦衣玉食?”



“在外吸食百姓,在家吸食姊妹,在庙堂吸食君父,独肥己家?”



“彼辈行事,与江东鼠辈何异?”



张飞连连点头,只觉此刻生动见识到了学问的妙用。



庞军师学识渊博,骂人都别有一番风味。



第85章 世代努力与十年苦读[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