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8章,二虎探路   带着荒田回过去[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8章,二虎探路[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m.99biqu.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年下来打下来的粮食,分成十份,人七工三。



七就是基础粮食,剩下的得用工分来算。



也就是说,如果你啥也不干,也能吃到七成的粮食,这是最低标准。



当然。



也有最高标准。



360



“好好干,好好受,口粮标准三百六,即使自家打不够,公家供应金皇后。”



也就是上限360斤,当然了,这个360斤是原粮,是以小麦和稻谷结算的。



如果不够吃的话,那就换玉米或者红薯。



这个金皇后自然就是玉米了。



不过每个地方标准不一样,华南,华北华中各个地方的标准都不一样。



分片区。



当然了,这个360说的是正常劳动力。



小孩子另外算。



和之前随便吃有些区别了。



想到这里他还是随口问了一下:“青松叔,饭票咋回事啊?我这天天在学校还不清楚什么情况呢!”



王青松正要离开,听到这话顿住了脚步。



对着他笑道:“哦,上面发话了,以后咱们各个生产队也要跟城里人一样,核定口粮,饭票发给你们,吃多少打多少。”



杨小乐听完轻轻点了点头。



方法是好的,但是已经晚了。



该吃的已经吃差不多了,今年的粮食收了以后什么情况还不知道呢!



希望这靠近帝都,能好点吧。



不过他想到了一个问题,对着他问道;“青松叔,那我哥和我娘去了城里,那他们之前干的工分怎么算?毕竟我爹和我们还在农村呢!”



王青松想了想最后还是摇了摇头:“这个我就不清楚了,我只管记分,这个你得问问队长了。”



“哦,行,一会让我爹问问队长。谢了啊,青松叔。”



杨小乐道了声谢,准备有时间让老爹去问问。



王青松点了点头,拿着生产队为数不多的手电筒,继续在田里巡逻起来了。



有些人不督促一下不行。



虽然说督促了还是不行。



喜子在旁边扒苞米,对着他笑呵呵的说道:“哎,哥,昨天我们去城里了那房子好漂亮啊!就是没炕,估计冬天会冷。”



杨小乐点了点头。



说来也奇怪,帝都这么冷,普通老百姓基本上都是烧炕,听说紫禁城在清朝中期也开始根据旗人的习惯开始弄炕。



为什么他们那边的四合院是木床。



其他几家他也看到了,都是在门口支棱起来的简单厨房,只有都是没有火炕的。



这么大的家业,说烧不起煤,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让他一阵的奇怪。



搞不懂。



看着喜子,他就随口说道:“没炕就盖被子呗!等以后有时间了,找人盘一个炕。”



喜子闻言轻哦了一声。



众人忙碌到快十点左右,随着吹哨声音响起,众人纷纷放下手里的活去吃饭了。



早上没吃饭,都是饥肠辘辘的。



杨广志作为男人,天亮的时候,已经去村头参加炼东西的队伍里了。



吃饭的时候,外面的太阳已经开始高的起来,清凉的感觉已经消失,迎接而来的便是头顶上的酷热。



吃了午饭,看着有些疲惫的杨广志,想了一下,回去弄了点红糖水和药丸带了回来。



来到村头,人们正在那里忙活着。



杨广志正在那里劈柴火,旁边会有专门的人拿去给炉子加柴火。



杨小乐瞥了一眼,将加了料的红糖水放在了旁边。



“爹,一会渴了喝点,别喝多了啊!这里面加了红糖的。”



听到他的话,杨广志停下了动作。



擦了擦头上的汗,皱着眉头说道;“留着你们喝就是了,给我和喝干嘛啊?”



“喝呗!没放多少!别给别人喝了啊!”



杨广志见状,点点头:“行,我知道了,放那里吧,一会我喝点。”



说完继续干活去了。



杨小乐看一眼旁边冒烟的高炉,杨庆文正在那里指挥着人们干活。



看了一会他也就直接离开了。



回到田里和一群半大小子聊着天,干着活,忙活到了中午的时候,他直接就回去了。



他得休息一会,干一点差不多就得了。



还真让他死命的去干啊!



昨晚快十一点睡的,早上四点多就起来。



现在困的很。



虽然吃点药丸也有用,但是他感觉还是要睡一会踏实一点。



(本章完)



第118章,二虎探路[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