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八一章 阴阳五行治医圣,逆子神算定荆州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八一章 阴阳五行治医圣,逆子神算定荆州[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m.99biqu.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西牢狱外正直下午时分,阳光普照。



西牢狱内也是明烛高烧,在温黄的灯光下。



杜度,这位张仲景的二弟子,此刻,他的眼芒无比迫切的望着关麟,渴盼从他的口中听到答案。



而他的话。



那一句“公子将我们兄弟掳于此牢狱,是为了救家师吧”,声调铿锵,尤自在牢狱中回荡。



关麟的眸色突转幽深,轻声叹息说:“现在是我问你问题,似乎,你并没有回答我的问题?怎么,是不想出去救你们师傅了么?”



关麟的语气和缓细慢,与此前那“冷冽”、“冰封”的语调截然不同。



他没有回答杜度,但又好似什么都回答了。



杜度一瞬间就懂了…



韦汛则是咬了咬牙,连忙回答关麟的提问。



“四公子的问题,我与师哥探讨了许久,师傅伤寒之烈,便是《伤寒杂病论》中四百余症状、三百九十七条治法,悉数不吻合。”



“唯独在四公子默写出的这《肘后备急方》中寻到类似的病例,或叫焦血证,师傅的症状与其中‘肠道血痹’的描述完全相同!”



韦汛开了个头儿,杜度连忙补充道:“在《刘涓子鬼遗方》与《千金方》中,也均对这‘焦血证’予以佐证,只不过,此‘焦血证’共分为上、中、下三种,目前看来,师傅患的极有可能是居中的一种,当以‘小建中汤’证,‘桂枝加芍药汤’证,‘桂枝加大黄汤’证,分次进食,一日三次,倘若书中案例不假,次日就当见效!”



此言一出…



关麟眼眸微眯,心头暗道。



——『次日就能见效么?这么快…』



说起来,关麟前世还是学过中医的,可就像是许多人对中医的误解,以及那根深蒂固的观念一般。



往往觉得中药药效慢,疗程久。



根本比不上西药那立竿见影的效果。



事实上,中药的药效一点儿也不慢,甚至比西药快上许多。



之所以会慢,是因为没有对上症状,或者抓药的剂量上趋于保守。



要知道,中医是有一套极其牛逼的哲学理论。



这套理论针对性极强,对应的便是“药到病除”四个大字。



而这套中医理论的基础,就包括:



——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



大道至简,深入简出的来阐述。



其中,“精气学说”分为“精”学说与“气”学说。



“精”学说最初起源于“水地说”。



是古人发现,花草树木从泥土中生长,鱼儿在水中游,联想到自然界的万物都是从土地和水中冒出来的,万物的本源就是“土”和“水”,于是就把“土”和“水”概括为“精”!



气学说起源于“云气说”。



是基于“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原理。



古人在近处感受到了自己的呼吸之气,在远处看到了天空中的云朵,看到热水烧开的气,于是他们悟到了。



构成万物本源的“精”不是静止不动的,是运动着、变化着的。



而可以让物质运动变化的东西,便是“气”!



这就是为何,那些老中医治病时,总是会不经意的提到“精”、“气”这两个字。



再说“阴阳学说”。



在精气学说的基础上,古代的医者渐渐地悟到,无论是“土、水”还是“气”,这些物质是运动发展的,而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



这个在事物体内一分为二的矛盾,便就做“阴阳”!



古代的医者继续深入探索。



渐渐地,就将“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凡是这类属性的事物称之为“阳”。



将“静止的”、“内向的”、“寒冷的”、“阴暗的”,这类属性的事物称之为阴。



这就是“气”的第一种分类方式,所谓“一气化阴阳”。



可随着古代的医者发现,自然界中越来越多新事物的出现,把事情单纯的分为“阴阳”两类已经不够了。



于是呢,又出现了“气的五分法”。



这其中,具有生长、生发、条达、舒畅这类特性的事物归结为“木”。



可以理解为性情正直,做事情不扭捏的人!



把温热、升腾、繁茂特性的事物,归结为“火”。



就像是性格比较急躁,办事情却能灵活多变的人。



把可以生化、受纳、承载特性的归为“土”。



就像是谨慎、稳重、宽厚老实的人。



把肃杀、潜降、收敛、洁净的特性归为“金”,就像是刚强有毅力、自律、不爱随波逐流的人。



最后把具有滋润、寒凉、闭藏特性的事物呢,归为“水”。



这就像是有智慧的人,或者是文艺的人。



随着古人对这五种自然物质的观察,他们又得出新的结论。



——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



——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



从而,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的五行相克结论就此诞生。



又根据气候的运转规律,得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五行相生规律,到此为止,标志着中医的第三大理论——五行学说彻底成立。



那么问题来了。



这些学说如何运用到中医中?



还是先说阴阳,人的身体也是由阴阳之气组成,想要身体健康,就要阴阳和合。



一方偏盛或者是偏弱就会生病。



因此…在身体的阴阳中,削弱盛的一方,加强弱的一方就可以使身体恢复健康。



——而这也是中医的核心思想及治疗总纲。



——所谓“调和阴阳”!



再说五行学说。



木、火、土、金、水,对应着人的肝、心、脾、肺、肾。



里面任何一个脏器出了问题,都会间接影响到其它的脏腑。



比如伱头晕目眩,腰膝酸软,一查是肝出了问题。



疯狂的补肝,那就错咯。



——“肾阴亏虚,不能治肝阳”,基于这样的原理,才会所以导致肝功能的症状,根本的症结是在肾虚上。



这是因为“水可以生木”。



相当于,肾是肝的亲娘,亲娘的力气亏虚,孩子自然就会不听管教。



中医里,治疗这种病症就要用“滋水涵木”的办法,就是滋养“肾阴”以养“肝阴”,如此就会大大的缓解头晕目眩,腰膝酸软!



这就是利用了“五行相生”的理论。



(关乎诸位读者老爷的健康,故而多写点儿,看懂的读者老爷继续看,没看懂的务必再看一遍。)



再比如,患有脾胃病的人,经常会情绪不好,或者发脾气之后胃痛就会加重,这是因为“肝木”可以克“脾土”。



烧的过旺的肝火会迁怒于脾胃,导致胃痛更加厉害。



而这种解法单纯的治胃痛是“治标不治本”!



就要用“抑木扶土”的方法,说人话就是——疏肝健脾、泄肝和胃、调和肝脾等。



由此,整个中医总纲的大几万字,就可以归纳总结为:



——世界是“精”的,“精”是“气”的,气是变化发展的,变化的源泉是阴阳,并且变化是有规律的,这个规律就是五行的相生相克。



这便是中医学中治疗疾病的方式方法与总纲!



可笑的…是在后世。



中医势衰,在几年前,甚至很多行医一辈子的老中医,却需要经过西医的那套考试,否则就无法行医,不许治病救人。



中医是精气学说,是阴阳学说,是五行学说,是几千年华夏古人智慧的结晶。



用西医的方式评判中医,是滑天下之大稽。



当然用中医阴阳五行评判西医,也是滑天下之大稽。



彼此都该更有敬畏之心。



当然…



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在这套中医的方法论中。



在《唐本草》、《千金方》、《针灸甲乙经》、《肘后备急方》、《刘涓子鬼遗方》、《本草纲目》等大量中医结晶的互相佐证下。



杜度与韦汛找到了医治张仲景的方法。



且…能笃定…



服药过后第二天就会有好转。



说起来,张仲景的病很复杂,因为编纂《伤寒杂病论》,他曾大量的试服各种方剂。



这使得他患上的是一种特殊的、烈性外感病。



——发热重且多有出血的症状,乃至于形成体内瘀血凝结。



而治疗这些,就不是简简单单的“滋水涵木”、“抑木扶土”那么简单了。



需要具体的案例…



恰恰《肘后备急方》、《刘涓子鬼遗方》中提供了类似的案例。



而这,才是让杜度与韦汛满怀信心的原因。



此刻,这两位张仲景的弟子尤自滔滔不绝,从精气学,从阴阳学,从五行学…去分析师傅的病情。



再从对应医书中的对应案例上去佐证他们的一系列猜想。



起初关麟勉强还能听懂个大概,可越到后面,他发现是他浅薄了。



话题日趋高端,乃至于杜度与韦汛已经开始讨论剂量的增幅,以及…对师傅服药的先后顺序进行讨论。



关麟已经彻底的听不懂了。



一旁的张飞与张星彩只是瞪大了眼睛,一副“不明觉厉”的样子。



为什么他们吟出的每个字都认识。



可凑到一起,在耳朵里…就完全像是天书一样。



杜度的声音再度传出。



“——四公子其实还有一种方法,更激进一些,若是师傅的病情骤然恶化,就必须用这种方法了…是用芍药…”



不等杜度把话讲完,关麟已经摆手。



他心里头琢磨着的就五个字:



——『兄弟,别念了!』



心中这么想,关麟直接张口,“有劳三叔把他们两个送走吧…”



关麟说出这番话时,他的表情淡漠,准确的说,他都快哭了。



不是因为感动,是因为…他感觉自己的脑袋要裂开了。



关麟不得不佩服面前的杜度、韦汛二人对医学的痴迷,若是换做他…治疗一个人要分析这么多医理,他一定会崩溃的。



关麟这突然的一句话,张飞像是也才从晕眩中醒转。



“——噢…”



他挠挠头,经过了一个清奇的脑回路,他觉得不对劲儿了,连忙反问:“你咋不去送?”



关麟心里嘀咕着。



第一八一章 阴阳五行治医圣,逆子神算定荆州[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