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二章 纳妃 夜袭   问鼎十国[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二章 纳妃 夜袭[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m.99biqu.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汴京皇宫!



罗幼度收到武德司的来信,确定李处耘安全之后,松了口气。



这计划赶不上变化,折捕嘉施直接袭杀了邬哲部,将老二部落吞并了,确定了自己的霸权地位,将凉州的浑水理清。



原本浑水摸鱼的打算,自然无法施行。



从内部分化凉州局势的计划,更加困难,好在李处耘足够机警,以不变应万变,稳住了阵脚。



接下来能够做到哪一步就看他自己的表现了……



半年时间,只要撑上个半年,今年的秋收上缴到位,即可西争凉陇,先将西方汉家故土收复再说。



罗幼度将密信存放,拿起了案几上的折子。



批阅了两份,拿到了份枢密院的奏报。



“六月二十日,与契丹游骑战于东胜,破之,杀敌四百二十一。”



很简短的一句话,让罗幼度嘴角微微翘起。



这是这个月第四次了吧!



罗幼度确信自己没有记错,一月不到,府谷与契丹交战了四次,跟定难军也打了三仗。



看来这收复北汉与燕幽故地的优势,已经开始显现。



盐、铁、茶,这三样物资是契丹最刚需的物资。



恰好定难军依托横山,盛产盐、铁、茶。



契丹之前对于定难军的物资并不依赖。



因为有幽都府津沽一带的海盐,北汉的铁,还有走私于中原的茶。



可随着燕幽地的丢失,北汉的灭亡,大同云中的铁、茶物资,出现了严重短缺。



盐目前还好。



契丹境内有盛产食盐之地,他们从中原掠夺的工匠中就有精于制盐的人才。



大东北的广济湖就是一处盐湖,还有惠明湖、炭山盐池等,所产之盐,自给自足并无问题。



只是这产盐地大多聚于东北,西方的云中地区想要上东北的盐,运费就是天文数字。



契丹能够维持大同府食用盐的需求,可是这沿途消耗,注定了价格不可能便宜。



盐这种物资,要是贵了,百姓吃不起,就算不闹,也的得软骨病。



契丹全民皆兵,百姓都得软骨病了,打什么仗?



故而当前大同府对于定难军的盐、铁、茶的需求极大。



李彝殷在得罪罗幼度之后,彻底地倒向了契丹。



其实李彝殷一直偷偷摸摸地与契丹做生意,如他这样的军阀,只会顺着利益走,不会忠于任何人。



现在只是将一切都摆在了明面上而已。



“如此一来,府谷的压力就大了。”



罗幼度沉吟了片刻。



原先定难军与契丹的贸易是通过北汉,从麟州东进,到太原之后北上代州雁门关直抵大同云州。



一路上多山多涧,贵在安全,一路上也都有官道。



现在只能沿着沙漠边缘绕过府谷,绕上一圈才能将货物运达大同云中。



但显然想要安逸的通过折家府谷是不可能的。



不说罗幼度下达的命令,就当初断府谷与中原的道路,足以让府谷记恨在心。



以往折家动兵,还得精打细算,怕耽搁了春耕秋收。



现在有中原的财力物力支持,折家调兵的动作也奔放起来。



对于定难军围堵的那叫一个严实,国仇家仇两不误,将定难军盯得死死的。



逼得定难军、契丹有口难言。



大同多次派遣游骑侵入府州地界,折家能够孤悬一地,靠的就是识时达务。



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撤。



两三个月下来打了十余战,都没吃什么亏。



不过这种情况得一直维持下去,现在才是一个开始……



想了一想,在奏章上做了批阅,命人送上一批朝廷最新研制的猛火油柜。



猛火油柜这玩意四十年前就有了,《吴越备史》记载后梁贞明五年,在后梁与后唐作战中出现了以铁筒喷发火油的喷火器。



这铁筒的散热显然比不上铜筒,在罗幼度的要求下,喷火器改成了铜制,一些细节也做了改善,威力更大,喷射的更远。



对付高机动的契丹骑兵没有什么用,但对付定难军的列阵步卒却有着奇效。



罗幼度又拿过一份奏章,打开一看,不由一乐,上面奏章的内容居然是劝他下诏选秀女,绵延皇嗣。



“这当皇帝就是好呀!”



罗幼度想了想,朱批了一句话:“不可,朝廷新定,不可扰民!”



他将奏章放在了一旁,想了一想,又拿了过来,加了一句话:“纳妃之事,朕自有定论。”



罗幼度向后一仰,靠在了榻上,脑海里浮现出折赛花的模样。



他能感受的出来,小姑娘对他也有点意思的。



想着那对香瓜,不免有些口干舌燥。



不如?



第四十二章 纳妃 夜袭[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