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六章 不孝子孙   问鼎十国[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六章 不孝子孙[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m.99biqu.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将卢多逊的总结的孔家报告看完,罗幼度满意地点了点头,笑道:“你干得很好,朕记你一功。”



卢多逊一脸喜意,高声道:“臣得陛下知遇之恩,不求封赏,只愿替陛下排忧解难。”



罗幼度笑道:“知你忠心,不计得失。但朕向来赏罚分明,不会错漏任何人的功劳。”



卢多逊心花怒放地退了下去。



罗幼度皱眉的看着手中的报道,更坚定了自己整治孔家的心思。



孔家以各种手段收买人心,不惜损害朝廷的利益。钻取法律的空子,给自己谋私之余,还向朝廷泼脏水。



连郭荣都不算是好皇帝,中国还有几个能够称得上“好皇帝”的?



郭荣的好,在于他的英年早逝。



他在位这些年一直励精图治,开拓进取。突然驾崩,令得他的履历不存有任何污点。



就如唐玄宗一样,如果他死在天宝初年,他能在中国所有皇帝里保十争五。



可在孔家治理下的百姓,竟然给郭荣套上了昏君之名。



合着没有给孔家足够的利益,都不算是好皇帝?



对此罗幼度可不愿惯着。



朔朝!



每月月首的大朝会,一定级别以上的文武官员都要参加。



罗幼度高坐殿上,看着下方的文武,问起了礼部关于文教的事情。



听着礼部的汇报,罗幼度点了点头,说道:“甚好,但是还不够,远远不够。朕近日读《春秋》,感慨先圣之不易。春秋战国,诸国纷争,文化禁锢。是文宣王带领门下弟子周游列国,提倡有教无类,广招学生,打破了各国贵族对教育的垄断,将文化的种子,传播于天下。”



其实有一部分人将孔子跟儒家绑在一起,这是对孔子来说是不公允的。



儒家只是孔子的成就之一,他所开创的一门学说。



一个儒家远远彰显不了孔子的伟大。



孔子真正伟大之处在于他对华夏文化的传播,他打破了贵族对于文化的垄断。



孔子之前并非没有先贤,老子、子产他们在思想上的成就,并不亚于孔子。



但受时代限制,他们的思想只在贵族之间流传。



是孔子打破了垄断,不论是平民贵胄,还是诸国蛮夷,只要愿意学肯学,孔子都将之收入门下。



有教无类四个字直接拉开了百家争鸣的序幕。以一己之力,推动了华夏文化的蓬勃发展,让华夏文化大幅度前进。



这份教育推广的功劳,可比开创儒家这个学派学说更大得多。



“于春秋时期,先贤都能排除万难,有教无类。我辈后人,焉能落于人后,今后理当加重文教之推广。”



罗幼度慎重地嘱咐着,要想真正的强国,文化的推广是重中之重的事情。



罗幼度在上首,追忆先贤,感慨万千,继续说道:“朕偶得一句,让诸公鉴赏。”



说着他将自己写的那句“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挂在了殿前。



看着这句尊孔名言,庙堂上的文臣莫不激动万分。



郭荣是好皇帝不假,也给了他们文臣一定的地位。



但是郭荣并不尊孔子,这对向来喜欢吹毛求疵的文臣来说,还是有着一定的遗憾。



能够写出这句话的人,对于孔子的敬重那是显而易见的。



王溥道:“若无文宣王,万古如长夜,陛下这几个字用得是相当精妙。可表于孔庙两侧,以彰显文宣王之功绩。”



罗幼度颔首道:“可!朕欲请文宣王之后入宫一见,诸公以为如何?”



这种微不足道的要求,众多文臣自然没有异议。



唯独个别人隐隐看出了端倪。



卢多逊自然是暗暗好笑,他虽不知缘由,却也知道孔家要倒霉了。只是不知君上会用什么法子,毕竟面对的是孔家。



在孔子光环的庇佑下,孔家等于有了一层无形的护身符,对付孔家,也会令自身的名誉受损。



其次就是赵普了,他对罗幼度的了解远胜他人。



就罗幼度的作风,让真要邀请孔家人进宫,哪里需要在这朝会上提出来?



朝会结束。



罗幼度对于孔子的推崇尊重,让汴京所有的文人学者都吃了一个定心丸。



毕竟罗幼度这刚登基就展开灭国战。



这份好胜之心,让不少人为之担忧。



怕罗幼度穷兵黩武,使得国事衰败。



现今也放下心来,知道这位新君,对于文事还是相当重视的。



至于孔家得到这消息,瞬间全府动员,张灯结彩,更加不要脸的吹捧罗幼度是当世圣君。



至于为什么免税复爵的事情石沉大海,在这一刻已经不重要了。



能够得到新皇如此隆重地召见,足以让孔家的声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一扫五代阴霾,恢复以往荣光。



针对罗幼度的邀约,孔家上下极为慎重,多次展开家族会议。



罗幼度只给了两个进宫名额,孔家上下核心成员却半数进京,声势极为浩大。



汴京上下,人尽皆知。



第二十六章 不孝子孙[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