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十八章 更乱的局势   问鼎十国[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八章 更乱的局势[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m.99biqu.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细细看下去,看到了韩通在侍卫亲军司处处受制,心底微沉,韩通压不住侍卫亲军司,那现在汴京军方,岂不是赵匡胤一家独大?



接着往下看,看到了李重进贬黜一事,居然是赵家兄弟的杰作。



这遗祸江东的法子,跟自己那点检当天子有的一比。



罗幼度暗叫厉害,不过还是差了一点。



赵家终究是最后得利的一方,没能完全置身事外。



看到赵普顺水推舟,利用李重进帮助韩通掌控侍卫亲军司,拍案叫绝。



赵普这一招可不是单纯的让赵韩相斗,真正目的是告诉李重进真相。



李重进当了多年的大周军方一把手,哪怕是贬黜了,依旧有着一定的影响力。



李重进如此大佬,会甘心吃这个闷亏?



反正罗幼度不信。



把赵普提前调回汴京,可是没选错人。



在这种权谋之争上,赵普确实有着极高的嗅觉以及应对能力。



有他暗中盯着赵匡胤,确实能够遏制赵匡胤趁着自己不在中枢时的势头。



不过……



罗幼度看着赵普写汴京局势,眉头忍不住皱了起来。



又看了一便,确实没写关于文臣方面的情况。



“这家伙,竟然将所有精力都用在军方了,文臣那边的情况居然几笔带过?”



“果然,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罗幼度没有半点犹豫,当即修书,让赵普不要只盯着赵家兄弟,不要专注于军方的动向。文臣方面也必须留意,尤其是范质、王溥这两人。



历史上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时候,绝无可能只得到武将支持,一部分文官是出了力的。



不过历史资料的记载有些含糊,有些隐晦,很多地方都用了春秋笔法,所以只能靠猜测,而无法下定论。



唯一能确定的是范质。



范质号称清风宰相,两袖清风的意思。



但是赵匡义当上皇帝以后,特地评价过范质说“宰辅中能循规矩、慎名器、持廉节,无出质右者,但欠世宗一死,为可惜尔。”



这个“但欠世宗一死”,足见范质作为郭荣最倚仗的托孤第一重臣,干了对不起郭荣的事情,还是那种需要以死谢罪的大事。



大周文臣一直以团结著称,相比武臣的钩心斗角,文臣在范质、王溥的带领下,团结友爱,相互扶持。在这以武为尊的时代,抱团取暖,并立前行。



这种气氛当初的罗幼度很喜欢,晋升的途中也受到了范质、王溥不少照顾。



但此一时,彼一时。



原来有文臣集团有郭荣撑腰,有郭荣镇着,一路苦过来的两位辅宰深知今日的一切得来不易。



故而就算内部内卷之势无可避免,真正大事上是能够做到齐心协力的。



现在一切不同了。



在郭荣病倒的那一刻,他至高无上的威望已经开始向下跌。



随着他的情况越发恶劣,威望下跌的趋势也就越狠。



赵匡胤动作频频,显然开始为未来考虑了。



赵匡胤有这心思,范质、王溥等文臣,焉能没有?



都知道郭荣时日无多,都知道符皇后与一个六岁的孩子撑不住场面,都知道病榻上的郭荣,难以重新站在庙堂上扭转乾坤。



是继续忠于大周,还是考虑自己的未来?



现实,赤裸裸摆在所有人面前。



历史上范质毫无疑问是后者,王溥模棱两可,罗幼度也不清楚他的立场。



唯独魏仁浦忠于大周,也独他,做了最后的抵抗。



故而随着郭荣的情况越来越恶劣,罗幼度相信文臣群体的态度必然会发生变化。



做不到铁板一块了……



范质这种实权派会巩固自己的实力,其他实力弱的,自然选择依附他人。



并非一定等到郭荣病故才会生变……



自诩聪明的人,早早就开始为自己的未来做准备了。



其他人的态度可以不计,但范质、王溥、魏仁浦这三位拥有调兵权的文臣,他们的态度将会处于决定性的关键。



在这个关头,忽视文臣的异动是相当不明智的。



也许受旧思想的禁锢,或者过于重视赵家,赵普忽视了这一点。



好在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罗幼度将赵普的信烧毁,火光映照着他的脸,深邃。



现在的汴京比历史上更乱,也更加复杂。



------题外话------



谢书友w16l、路过的尘的五百赏,谢谢支持!



第六十八章 更乱的局势[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