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一章 赛螃蟹   国潮1980[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一章 赛螃蟹[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m.99biqu.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刘师傅做了一辈子饭菜了。



尤其职业生涯后二十年,他一直干的就是瑞宾楼的头灶。



别看退休的时候,勤行还没有推行厨师等级,小饭馆里的刘师傅连个正式职称都没有。



但老爷子这手艺的成色,却绝对比三十年后的烹饪大师高多了。



因为三十年后的大师,都是口头经济下诞生的大师,会吹比会做更重要。



写文章,当评委,一个比一个能个儿。



可真让他们来做一道,水平也就一般般了。



甚至为了藏拙或是摆谱。



这些大师们自己都很少去动手做,得指使徒弟才有显得派。



可刘师傅不一样啊,他的手艺是在从学徒开始,于师父的棍棒下一招一式练就的。



也是他用自己一辈子的时光和灶火磨砺出来的。



他是在用一辈子积累的经验,去一丝不苟地给边家的亲朋做自己最拿手的菜式。



这样的手艺不但融入了血肉里,也几乎成了他做人的一种信念。



那就是,该怎么着就得怎么着,不打丁点儿折扣。



别的也甭说了,老爷子只要应了人,就必得亲力亲为上灶,这就叫信义。



再看看他带来的这俩徒弟,又能看出严谨来。



因为别看年轻的一个已经是瑞宾楼的二灶了,在店里是什么菜都能做。



可跟着刘师傅打下手,却只配蒸馒头,做主食的。



另一个呢,多学了五年。



如今调到了都一处上班,干的一样是二灶,职称也定了高级。



可那也只有做蒸菜和汤菜的权力,不能碰小炒儿。



这就是老年间的规矩,手艺的火候师父严格把关。



说你不行,就真不行呢。



那不妨想想看,这样的匠人态度,所做的宴席,吃在嘴里是个什么滋味儿吧?



事实证明,舌头骗不了人,长着舌头的客人们也没有不识货的。



无论每桌,上的菜很快便被客人一扫而光。



于是在边大爷和康术德的恳求下,刘师傅不得不临时答应,再给每桌加了两道菜。



一个是拔丝土豆,另一个就是油渣小白菜了,不为别的,用料好找啊。



可就这,最后一样没剩多少。



或许有人会说了,这年头的人没见过世面,加上肚子也太素了,才会如此。



未必就能说明厨师水平真有那么大差距。



但这样的理由怕是说不通的。



为什么?



就因为穿越而来,自诩吃过不少席面的宁卫民也一样啊。



就句话叫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刘师傅的一道赛螃蟹就给他吃服了。



人家是没把肘子给做出龙肉味儿来,但却把鸡蛋和鱼肉做成螃蟹味了。



说起来,前世宁卫民还真吃过这道菜。



当时是他是在一个老字号的京菜馆请一个外地客户。



客户翻菜单时,看到这道菜觉得挺新鲜,又听说是京城传统的菜式。



结果就点了,没想到等菜上来一尝,俩人都乐了。



居然是盘儿没形儿没样儿,碎豆腐似的炒鸡蛋。



说是有那么点螃蟹味儿,可实际上只是因为菜里浇了吃螃蟹少不了的姜醋汁而已。



这再怎么说,也不值得八十多块啊。



第八十一章 赛螃蟹[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