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八十九章:女帝婚事!臣认为,许守仁不错!蓬儒毒计!   大魏读书人[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九章:女帝婚事!臣认为,许守仁不错!蓬儒毒计![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m.99biqu.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魏京都。



街道上。



许清宵朝着吏部走去。



蓬儒到底是什么心思,许清宵暂时不去想了。



因为暂时没有任何必要。



去猜测蓬儒会怎样针对自己,倒不如好好将大魏的局势给确定下来。



稳定大魏发展,才是自己的当务之急。



蓬儒不管怎么针对自己。



依旧影响不到自己,无非是天下读书人的骂名罢了。



这种骂名,自己又不是第一次承受?



天下人怎么辱骂自己无所谓,只要大魏强盛,那么任凭他们如何辱骂。



一旦等到大魏真正一统天下。



焚书坑儒,许某又不是不敢做。



当然这个念头,自己想想就行,这话不能乱说,这要是乱说出去,那自己基本上就凉一半了。



大魏女帝可能都保不住自己。



所以话不能乱说,心里想想就好。



如果自己走到这一步了,那就别怪自己了。



抛开杂念。



许清宵来到了吏部之中。



六部尚书正在尚书房等待着自己。



随着有人带路。



很快,许清宵来到了房中。



六部尚书坐在左右,陈正儒则坐在自己的太师椅上,大家都比较安静,思考着一些事情。



而随着许清宵的到来,众尚书纷纷开口。



“守仁,你总算是来了。”



“守仁,我们可算是把你盼来了。”



顾言与张靖率先开口,两人这话不假,大家一直在这里等许清宵,彼此之间都没有什么交流,脑海里面全部都是许清宵这五个方案。



眼下许清宵来了,六位尚书自然有些激动和兴奋了。



“诸位尚书,清宵来晚了。”



许清宵致歉一声。



陈正儒摆了摆手道。



“无妨。”



“守仁,我等就不多说了,先听你说吧,有什么问题,老夫会询问的。”



陈正儒制止众人开口,先听许清宵的。



“恩。”许清宵也不矫情什么,望着六位尚书直接开口道。



“诸位尚书。”



“其实大致内容,我已写在策论之中。”



“眼下,大魏王朝历经此战,国威已扬,一举镇压异族国,此番不但得到数不胜数的战利品,使得大魏国库盈满。”



“更主要的是,解决了异族国的祸端。”



“而且还压制了各地藩王蠢蠢欲动之心,算是一举三得。”



“但对于大魏来说,做到这个程度还远远不够,大魏想要鼎盛起来,不可能靠战争发财,必须要靠自己的能力。”



“所以许某才会制定这五个方案。”



许清宵这般道。



六位尚书纷纷点了点头。



的确,一个王朝想要发展起来,怎么可能靠打仗发财?打仗也要有足够的兵力啊,看似发财了,无非就是拿命换钱,要是赚得多,还不亏。



但若是赚的少,就是血亏了。



这一次,大魏是赚了,而且赚的很多,可这种情况复制不了。



异族国为什么这么有钱?有两个很大的原因,其一是他们经过了数百年的发展,国库有银子很正常,甚至唐国的国库比大魏国库还要富有,这也正常。



小国的支出不大,再加上国库的银子,存了上百年,才有这么多数量,等同于是提前收割了一波韭菜。



再加上突邪王朝与初元王朝的各种援助,粮草兵器,银两等等,才导致大魏这次光白银就收到了三百万万两,如若不然的话,正常情况下,最多两百万万两。



而且还是最多的。



靠这个,相当于赚了一波,促进国家发展,但想要长久促进国家发展,几乎不可能。



农业生产,军事发展,基建工业发展,教育发展,包括医疗发展,百姓福利发展。



请问那个不要银子?三百万万两投进去,三年内大魏绝对扛得住,可三年之后呢?



你扛得住吗?这还没有算上养老,官员福利等等事情。



对于大魏王朝来说,想要花钱还不容易?



三千万万两大魏王朝都能吃下去,只要你想发展的。



所以想要走上鼎盛之路,就必须要自补自足,顺便殖民异族国。



“守仁,你继续说。”



陈正儒开口,让许清宵继续说下去,他们认真听着。



“恩。”



许清宵点了点头,而后继续开口道。



“先从吏部开始吧。”



“五个方针中,最重要的便是人才选拔。”



“陈尚书,许某认为,大魏应当建立聚贤馆,增加大量人手,负责考察,审查,各地优秀人才。”



许清宵开口,这是他第一步,围绕吏部展开工作,想要发展大魏,就必须要人才,没有人才指挥,说什么都是多的。



可此话一说,陈正儒不由开口道。



“大魏有科举,也有举贤馆,应当是够了吧?”



陈正儒倒不是不同意许清宵的主意,而是认为大魏有科举,还有举贤馆,应当可以解决人才上的需求。



可许清宵直接摇了摇头道。



“陈尚书,您还是没明白我的意思。”



“许某是要招揽天下有才能之辈,没有任何条件,只需要这个人有才能即可。”



“是才能,而不是才华,不管这个人有没有读过书,也不管这个人,多少岁,哪怕他已经六十岁了,但他对种田十分有研究,那么就可以招揽过来。”



“研究农田,譬如说如何让荒田更快变成良田,又如何更好的种植大米。”



“不止是农业,还有擅于工部,擅于观星,善于策反,总而言之,只要是人才,只要有才能,不管是谁,不论出身,皆可入聚贤馆。”



“由聚贤馆进行审查审核,确定无疑后,设立官职,如大魏官商一般,可开辟新的一条官道,不同的是,给予相同俸禄待遇。”



许清宵将聚贤馆的用处说了出来。



当下,六位尚书皆然明白许清宵是什么意思了。



“聚天下之才能,任其之贤,用其之能,好,好,好,好一个聚贤馆啊。”



陈正儒彻底明白,许清宵要各行各业有才能者,从这一方面,也可以打压读书人的影响力。



大家拼死拼活去读书为的是什么?九成九的百姓都是因为,读书可以当官,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而许清宵这个聚贤馆一出,天下有能力者,皆来大魏京都,从而善农业者,苦心研究农业,善工器的,可以苦心研究工器。



有没有效果是一回事,对大魏来说,无非是根据官员俸禄发放银两罢了。



对以前的大魏,或许有些压力,可对现在的大魏来说,三百万万两白银,你还怕花不完?



陈正儒既然理解了。



许清宵也不废话,直接开口道。



“这件事情,就有陈尚书您亲自来处理,建设聚贤馆,由陛下拟旨,吏部发布,大魏文报也会刊登。”



“务必在一年之内,聚贤百万有才能之辈,到时各就其职,在不同领域之中,大展手脚,同时再设绩察,若无用之人,一个也不要,有才能者,无论男女老少,家境背景。”



许清宵语气笃定无比道。



而六部尚书听到这话后,不由咂舌了。



连女人都用上?这就有些破天荒了。



但看着许清宵这般笃定的目光,六位尚书没有说什么了。



“你继续说。”



陈正儒开口。



而许清宵将目光立刻看向兵部尚书周严道。



“聚贤之后,第二步便是兵部的事情。”



“此战,所有将士给予五倍抚恤金,同时三军犒赏,绝不含糊,以正大魏军心。”



“而后,麒麟军,天子军,玄武军改善伙食,住宿环境,拨款建造各地军营演武场,进行高强度训练,并且大魏扩军两营。”



“我会请陛下下旨,三代参军者,三代子孙后代读书入朝,优先录取,将士退役,享各类优先待遇,其三代子孙上学费用皆由大魏资助,直至十六成年。”



许清宵开口,对于兵部,改善将士伙食,住宿,同时加强训练,这是基础提升,而扩军则是外部提升。



大魏五大兵营,天子军,麒麟军,大荒军,玄武军,还有北凉军。



五大兵营是大魏的根基。



但其中大荒军,北凉军,不属于女帝,哪怕是玄武军,也是女帝通过一些代价和办法得到的。



女帝登基之时,掌握的也就是天子兵符。



麒麟军是因为怀宁亲王主动上交而来。



至于玄武军,就不清楚。



而大荒军已经交了一半,剩下一半交不交,这就是女帝与玄武兵符掌控者之间的交易了。



运气好点,掌握玄武军,那么就只剩下一个北凉军了。



而不管北凉军愿不愿意归降朝廷,许清宵都需要扩军增兵,再扩两军。



人数按其他五营的标准,一百万一营。



如此一来的话,等同于给女帝增加了筹码。



大魏国库有四百万万两白银,不拿去扩充军营这不是搞笑吗?



而此话一说,六部尚书瞬间震惊了。



扩军,他们可以理解,增加人手嘛。



但改善伙食,住宿,并且三代当兵,三代儿孙上学由大魏资助,这就有些.......太可怕了吧?



这得花费多少银子啊。



要是这东西说出去,两百万将士随随便便招来啊。



然而兵部尚书周严还没说什么,顾言的声音不由响起了。



“这预算未免有些大吧,一百万人一年军费一千万两,这是基本的军费,然而如若改善伙食和住宿等等费用,百万大军一年但至少需要五千万两白银。”



“两百万便是一万万两白银,这还仅仅只是新军。”



“天子军,麒麟军,玄武军,此三军也要得到相应提升,不可能只照顾新兵,不照顾老兵啊。”



“如此一来的话,一年接近三万万两军费,这.......未免有些多了吧?”



顾言皱着眉头,不是他不同意许清宵,而是一年接近三万万两军费,现在扛得住,因为有四百万万两国库白银。



可大魏各处都需要花钱,不能只看这一年两年,要看二十年后,三十年后,甚至是五十年后。



如若那个时候大魏没银子了,裁军,下降伙食等等福利,极其容易闹出兵变之事。



这一刻,哪怕是兵部尚书周严,也不禁开口。



“的确,若是这样的话,成本太大了。”



扩军增兵是好事啊。



周严肯定答应啊。



可问题是,扩两营兵力,实实在在有些问题,他们没那个底气啊。



只是许清宵摇了摇头道。



“国之根本,在于兵力,未来想要稳定发展,就必须要增强大魏兵力。”



“而且这两大兵营,我有另外打算,分三年制,五年制,十年制和终身制。”



“大魏百姓,十六岁至三十五岁,皆可入伍从军,只需要操练三年,强身健体,懂得布兵阵等简单行兵操作即可。”



“三年制后,如若愿意留下,便是五年制,再待两年,如若愿意可晋升为十年制,提升军中职位,指点与教导新兵。”



“十年期限满后,取之三成,可给予终身制,入兵部,授军职。”



“其余七成可前往大魏各地县衙,或自求生路,所以三代从军,是需要删选,而不是想当就当。”



许清宵将兵制计划说出。



一口气增兵肯定是有所压力的,但养兵才是许清宵的目的。



养兵的好处,就是在关键时刻,大魏真正宣战时,可以在短暂时间内,全民皆兵。



这是大魏走到最后一步的底牌。



如此的话,突邪王朝与初元王朝还真不敢乱跳。



随着许清宵这么一解释,众人稍稍松了口气,这样的话,还真没什么问题。



虽然还是增加了成本,但至少后期成本没有增加太多。



毕竟许清宵这个当兵条件一说出去,有多少人要来当兵啊,自己没有进步的希望,但后代说不准啊。



得到认可后,许清宵将目光看向工部尚书李彦龙道。



“扩军,增兵,只是最简单的手段,真正的手段,在于工部。”



“兵工结合,才是真正的王道,周尚书,李尚书,我打算单独设立兵工营出来,从聚贤馆中,招揽人才,研发可以以一敌百的战争兵器。”



“当然,此物目前只是一个想法,具体许某会带来图纸,这个先不说。”



“兵工营,是工部围绕将士们打造更强的兵器,更坚固的护甲,并且研发更强的攻城器,守城器,甚至包括大型运粮器这种东西。”



“这是大魏兵部的真正发展,也是大魏工部的核心发展之一,工部一半的精力,围绕兵部,剩余一半,则建天工阁,吸纳各地人才,研究工器。”



“兵部战器,民生耕器,只要是可以便捷于百姓,有利于大魏,若研制而出,赏高官厚禄,且大魏会以天价银两购买其物,至少万两白银起步。”



许清宵出声。



以吏部为主,设立聚贤馆。



而后兵部强国,工部研发战争兵器,再设立天工阁,说直接一点,就是搞发明出来,什么都可以发明出来,只要是能方便百姓的东西。



这种东西,前期可能会搞出一大堆稀奇古怪的东西,没有什么作用,但重要的是可以启发别人,可能做出一个轮子,就有人想到把四轮车给做出来。



虽然有点夸张,但任何东西,其实都是在进化,随着时间进化而出的。



当百姓觉得走路很累,就会有人发明代步工具,从最开始的自行车再到后面的四轮车,靠的不仅仅是科技,最主要的还是想象力。



如果不去培养一批这样的人,那么大魏想要真正走向半工业时代有多难?



光靠自己一个人?



还是洗洗睡吧。



许清宵的想法,可不是一统中州这么简单,他要大魏的铁骑,横扫天下。



突邪铁骑?马上的王?



初元王朝?易守难攻?



仙道佛门?剑仙佛陀?



当一架架战争杀器出现时,一切都会变得非常美好。



而想要做到这个程度,大魏就必须要发展起来,需要无比雄厚的生产力,而这个生产力,光靠人力去耕种,是没有用的。



种子,环境,水源,工具,四者缺一不可,少一样都撑不起一个大魏王朝。



当然如果说大魏王朝就是单纯的想要,重回鼎盛时期,那就当许清宵没说。



“以吏选才,兵部强国,工部辅佐,天工造物。”



“老夫总算明白守仁你的意思了。”



“不过,我们刑部,户部,还有礼部做什么啊?”



张靖这次算是彻底明白许清宵的意思了,可忽然之间,他发现自己刑部和户部还有礼部,似乎.......没什么作用啊。



“张尚书,刑部加强人手,扫黑除恶,提高大魏民意,自陛下登基后,大魏时常传来妖魔之事,但许某认为,妖魔固有,但还不敢出来作恶。”



“大多数都是人为之,必须要除恶干净,从乡镇开始,一旦发现,严惩不误,建立刑部监员,特派各府各县,走进百姓,巡查缉拿。”



“如若有官员庇护,罪加一等,斩首示众。”



许清宵认真说道。



大魏现在需要改革,而改革最好的办法,就是为百姓除恶,一旦除恶,百姓才能真正无忧无虑的去建设家园。



刑部的作用就是这个,稳定王朝安定,加强民意,以及大魏王朝的公信力。



这一点,只能靠刑部来。



听到此话,张靖点了点头,他看得出来,许清宵极其认真,是打算大干一场了。



末了,许清宵继续开口道。



“还有谣言之事,尤其是读书人这一块,往后若是还有什么风言风语,无论是对大魏王朝还是对某个人,只要造成一定影响,便要审查。”



“如若事情属实,由官方贴公告处置。”



“如若情况不属实,造谣者给予惩罚,如若有读书人造谣生事,革去功名,终生不录用为官。”



许清宵这句话一说,众人顿时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了。



这是要针对大魏的读书人啊。



但对于这个,众人没有半点异议,纷纷同意了。



“户部呢?”



顾言出声,询问许清宵。



“户部管商,顾尚书,大魏商会的事情,你要处理,让大魏商人派去异族国,包括突邪王朝。”



“促进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异族国。”



“不惜一切代价,资助大魏商人也好,要挟大魏商人也好,让他们先以低价抢占异族国市场,小到柴米油盐,大到锦衣珠宝,能便宜就便宜,不能便宜亏本也要卖。”



“先给异族国甜头吃,把贸易市场全部霸占后,再由他们自行定价,不要太高,但绝对不能低,赚取异族国银两。”



“等到这批商人尝到了甜头,到时再对他们动手,无论如何,所有的牺牲,都是为了大魏。”



许清宵出声,这件事情必须要告知顾言。



掌控大魏商会,让他们去异族国做生意,有大魏军人的保护,他们也不需要担心自身安危,去了以后,就是往死里压价。



只要抢占市场成功,把异族国做生意的人全部挤倒闭,到时候柴米油盐,锦衣珠宝,任何东西都是又他们做主了。



而大魏只需要调控就好,不能太离谱,不然卖不出去也是得不偿失。



吸血,就要慢慢吸。



一口气吸干,人就没了,慢慢来最好。



细水长流嘛。



而等商人赚够了,税收这块就可以改一改了,总而言之,大家一起赚钱,但大魏王朝必须要赚的最多,庄家要是赚的少,那还当什么庄家?



许清宵的计划,让顾言顿时眼前一亮。



甚至其他几个尚书,也顿时明白了许清宵这是什么意思了。



赚钱是其次,重点是,掌控了其他国家的命脉啊。



这招,真高。



又高又硬。



“那礼部呢?礼部做什么?守仁。”



第一百八十九章:女帝婚事!臣认为,许守仁不错!蓬儒毒计![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