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三十八章:可怕的幕后!【必看】   大魏读书人[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八章:可怕的幕后!【必看】[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m.99biqu.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人,总而言之,您这样做就好,其余的交给许某。”



“七天之内,我让三大商会,争先恐后提供材料。”



许清宵出声,他语气之中充满着笃定。



望着许清宵满脸的笃定,再加上这信之凿凿的语气,顾言心中充满着好奇,可许清宵既然不说,他也没有过多询问了。



七天!行,那就看看许清宵这七天后,到底用什么办法,让三大商亏本给银。



过了一会,马车来到守仁学堂。



“顾大人,一路慢走。”



许清宵从马车走了下来,朝着出来相送的顾大人一拜。



“早些休息。”



顾言点了点头,而后回到了马车内。



踏!踏!踏!



待马车前行,许清宵也吐出一口气,他转身进入学堂,开始准备计划。



只是待许清宵走入学堂后,茶桌上,一道熟悉的背影出现。



“陈尚书。”



许清宵有些好奇,他没想到陈正儒竟然在守仁学堂内等待着自己。



“下官许清宵,拜见陈尚书。”



许清宵快步走去,朝着陈正儒一拜。



“守仁,莫要行礼。”



陈正儒起身,托住了许清宵。



“陈尚书,这般时辰,您?有要事?”



许清宵好奇了,这个时辰,天都黑了,怎么陈正儒突然出现?



深夜造访,估计是很重要的事情啊。



“守仁,可能要出事了。”



陈正儒压着声音,缓缓出声。



这话一说,让许清宵不禁皱起眉头。



堂堂大魏丞相,吏部尚书,文宫大儒,这种人物见惯了风浪,任何事情在他面前,可能都是一件小事,而他说出事,那一定是大事。



“尚书大人,入房说?”



许清宵请对方入房。



“好。”



陈正儒直接走进许清宵房中。



待入房后,许清宵微微抬手,八荒钟出现,浩然正气弥漫周围,形成了一种类似于结界的东西,可以防止他人窥视。



“如此文器,当真不凡。”



望着八荒钟,陈正儒忍不住赞叹一声,但今日他有重事来寻许清宵,故此没有多聊。



“陈大人,何事?”



许清宵不浪费时间,直接开门见山道。



“守仁,老夫问你,这次太平诗会,你有什么感觉?”



陈正儒询问许清宵。



“大魏文坛的确没落。”



“但没落的有些古怪,清宵不知大魏文坛的实力,可再不济,十佳文人,除第一天外,往后就一二人入列,即便是第一日,也不可能只有五人。”



“再者,十国大才这次气势冲冲,按理说他们应该是尊重大魏文宫,礼敬大魏,可这一次这些文人,仿佛根本就不在乎大魏文宫,也不在乎大魏。”



“光是退场之事,按理说任何明意文人都不会去做,有失儒者之风,不像文人,反而像一些商贩。”



许清宵指出其中问题,这三个问题给他的感觉最严重。



堂堂大魏文宫,哪一个不是各地天之骄子?再者还有四大书院,相当于大魏四大顶尖学府,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是拥有儒道天赋的存在。



是开窍读书人,可在太平诗会上,竟然一个都没有入列,到头来还是靠自己力挽狂澜。



可以想象到,如果自己没有出现的话,大魏这次就丢人现眼了。



还自称什么儒道正统,圣人一脉?全是笑话。



“恩。”



“大魏文坛的确有些下滑,这也正常,毕竟受到北伐影响,然而,即便是再受到影响,也不至于太平诗会这般不堪。”



“至于十国大才,他们的的确确有些古怪,若换上一届太平诗会,尔等见老夫,必礼拜无比,眼神之中,都会带有敬重。”



“在大魏行事作风,也会尽显客气,甚至面对大魏文人,也是各种讨好,但今年不一样,他们略显狂妄。”



“眼神带有倨傲,气度完完全全变化,这提前退场,自大魏建国以来,也从未发生过,莫说大魏没有做错,即便是大魏做错了,他们也不会提前退场。”



“你可知为何?”



陈正儒点了点头,同时回答许清宵这些问题。



“为何?”



许清宵问道。



“朱圣源于大魏。”



“故天下文人,视文宫为圣地,大魏文人为圣人门徒。”



陈正儒说到这里的时候,显得无比骄傲,同时也无比自信。



而这一点,许清宵也不得不承认。



圣人的影响有多夸张?



自己言语,根本不是辱圣,也不是对圣人不尊重,说到底是不想走朱圣一脉,而是选择自己开创属于自己的学派,这其实也没什么问题。



至少在朱圣没有成圣之前,有很多人都开创过自己的学派,而朱圣学派也是从当时一路杀出来的。



可自从朱圣成为第五代圣人之后,所有学派统统消失,取而代之的便是一种狂热,天下文人的一种狂热。



朱圣的人格魅力,许清宵不可否认,甚至换句话来说,如果自己在那个时代,哪怕带着无数诗词,估计也不敢与圣人争辉。



这就是圣人的魅力。



自然而然,陈正儒这番话,许清宵相信,也认同。



可既然是这样的话,那这次太平诗会,问题就大了啊。



还不等许清宵继续询问,陈正儒则又开口,将今日太平诗会来龙去脉说给许清宵听。



包括孙静安如何训斥大魏文人,又是如何偏袒十国大才之事,说的清清楚楚,没有一点偏袒自家大儒,也没有一点摸黑。



只是将所有的事情,原原本本说出。



待陈正儒说完之后,许清宵的眉头是越皱越紧。



“不对!”



“这完全不对。”



“孙静安,是文宫大儒,他尊奉朱圣,明意圣道,立言维圣,著书传圣,性格有些冷漠。”



“对于大魏儒生或许会有一些冷傲,这很正常,可在这种情势之下,他不应该这般做,也知道自己不能这样做。”



“激怒文宫儒生,到头来并没有任何好处,虽维护的是大魏颜面,但有些过了。”



许清宵皱着眉头,再听完陈正儒这番话后,他实实在在有些不能理解了。



知道孙静安傲,而且固执死板,但身为大儒,年龄也摆在这里,不可能如此愚蠢,各种袒护十国大才,而训斥大魏文人。



这不是自找麻烦吗?



完全不符合一位大儒所作所为,哪怕是个正常人,都不会这样做啊。



许清宵自言自语,他在分析。



而陈正儒没有说话,待许清宵百思不得其解之时。



陈正儒的声音响起了。



“有人企图剥离文宫。”



陈正儒的声音很平静。



但这平静之言,在许清宵耳中,却如同惊雷一般。



下意识他是否决的,可结合陈正儒所说,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啊。



可许清宵还是忍不住出声。



“剥离文宫?”



他咽了口唾沫,他眼神之中充满着不可置信。



大魏文宫,诞于五百年前,朱圣之时。



大魏京都为何出现在这里?是因为文宫先显,最终迁都此地,这就是圣人的威望。



自此,从那一天后,大魏文人皆称圣人门徒,走到异国他乡,都昂首挺胸。



而如今过了五百年了,文圣已经逝去,可文宫却一直留在此地,后世人不断用才气蕴养文宫。



可以说,大魏上上下下的百姓和文人,最大的骄傲,不在于军事能力,也不在于富裕能力,而是大魏出了一位圣人。



古今往来多少鼎盛王朝?有几个王朝出过圣人?



这是精神上的绝对骄傲,是每一个大魏百姓骄傲的东西。



可现在陈正儒告知,有人想要剥离文宫,相当于夺走这个儒道正统,这怎么可能?



“陈儒,这不可能。”



“朱圣在京都悟道成圣,如何剥离?”



许清宵已经不用大人称呼了,而是用陈儒,代表着用儒生的身份交谈此事。



“可朱圣游历诸国,传过圣人之道。”



“圣人之争,其实一直都有,只是大魏自朱圣之后,也出过无数有才之人,压制天下文人。”



“例如太平诗会,否则,若是大魏文宫一旦式微,便会有人争抢正统之说。”



“这一次,老夫感觉,有人在幕后推动。”



陈正儒平静回答。



让许清宵有些哑口无言了。



是啊,朱圣是在大魏京都悟道,而且还是大魏子民,可问题是,儒道本身就是教化天下,任何人都可以学习儒道,只要有一颗读书的心。



自然朱圣也会去各国传道,将自己的学派发扬光大,这是每一个圣人都会做的事情。



而这样的做法,会引来许多争议,不能说他是你们国家的人,就是你们国家的圣人,因为圣人没有国界之分。



圣人自己也是如此说道。



而圣人正统代表着就是儒道正统,谁要是成为了儒道正统,对于国家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强盛,民意凝聚,对国家发展有极大的帮助。



这是精神上的争夺。



“敢谋算文宫,这是何等人也啊。



许清宵出声。



他实在是想不到到底是什么人,竟然有这么大的胆子。



如果大魏文宫被剥离了。



对大魏来说,是致命打击,不弱于再开启两次北伐,而且是现在的情况下,再开启两次北伐。



说亡国夸张了一点,但大魏估计再也不可能恢复鼎盛了,可能会因此退出历史的舞台。



这件事情太大了。



“不清楚。”



“但可以知道的是,这个人的背景,很恐怖,十个怀宁亲王都做不到。”



陈正儒出声,他也不清楚是谁,不过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个人身份极其可怕。



十个怀宁亲王也比不过一个他。



许清宵沉默。



他感觉陈正儒应该是有人选,只是他不敢说而已,也不能告诉自己,这种事情被自己得知了,不是一件好事。



“不应该。”



“如若真有人想要剥离大魏文宫的话,不应该这般吧?”



“这太明显了。”



许清宵还是摇了摇头,不愿相信是这个事实。



“不!”



“正是因为如此明显,才能确定对方的心意。”



“而且你知道为何如此明显吗?”



陈正儒如此问道。



“为何?”



“水车吗?”



许清宵第一反应是询问,但马上联想到了。



“是的。”



“水车工程。”



“此物利国利民,可让大魏逐渐恢复鼎盛,再者还有一个原因,让他们不得不出手,不得不如此急迫。”



陈正儒点了点头,不过还有一点许清宵忽略了。



“什么?”



许清宵好奇道。



“历经苦难的大魏,出了你这位万古大才。”



陈正儒一字一句道。



这一番话,他没有半点夸赞,而是发自内心的言论。



水车工程,固然利国利民,让一些人感到了威胁,但真正让他们不得不出手的原因。



是许清宵。



一位万古大才。



绝世文章,怒斥大儒,大闹刑部,怒斩郡王,惩恶除奸,民心所向,水车工程,利国利民,如今更是在太平诗会上,七诗镇十国,才气东来三千里。



哦,还加上二十四岁入学不过一年的六品正儒。



随便一件事情,都可让人成为风云人物。



许清宵一个人,做了这么多事情,这才二十四岁啊,如若再给许清宵十年的时间,



大魏该会变成怎样?用脚指头想都能想到啊。



“不过你放心,他们暂时不敢动你,至少现在不会动你。”



“甚至,他们愿意拉拢你,但老夫今日与你说这么多,并不是想要拉拢你,只是简单的告诉。”



“因为老夫相信你,你为百姓立言,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老夫看在眼里,你心系大魏。”



“心系天下百姓,而老夫当初立言也是为天下百姓,所以老夫无条件相信你。”



陈正儒这一番话,慷慨无比,他相信许清宵,是因为许清宵为百姓立言,这种人绝对不可能背叛大魏百姓。



“多谢陈儒夸赞。”



许清宵感谢,这话他没有谦虚。



“只是,眼下陈儒觉得该怎么办?”



许清宵询问陈正儒,知道了这么多事情,也应该找个办法解决。



“静观其变。”



“老夫已向陛下启奏,彻查孙静安,他已经露出马脚,如若上苍恩泽大魏,或许能阻止这场劫难。”



“守仁,今日与你说这么多,是让你心中有所预防,还有,以后若是没事,来大魏文宫。”



“你的确需要来,感悟圣意,对你有所帮助。”



陈正儒缓缓道,告知此事。



“学生明白。”



许清宵点了点。



但许清宵还是有些好奇道。



“孙静安身为大儒,剥离文宫之事,他若是参与,.......岂不是不得其位?”



许清宵对这个有些不理解。



这可是大儒啊。



做这种事情,天地会允许吗?



然而陈正儒摇了摇头道。



“守仁,你还是不懂儒道,成儒者,需明意立言,这天下没有什么对于错,一切都是遵从天地法则,自然之道。”



“而且大魏文宫一直是如此,朱圣一脉的大儒,他们其实根本就不在乎国家,因为在他们心中,圣人第一。”



“所以类似于孙儒他们,在朝堂上没有什么官职,而我等是立言为民,为苍生,所以可以为官。”



“换句话来说,若是在他们眼中,没有大魏文宫,只有朱圣文宫,所以倘若朱圣文宫出现在另一个国家,可以让天下人更加信服朱圣。”



“那么他们会毫不犹豫选择离开。”



“因为他们的儒位,涉及到信仰之力,为朱圣传道,明意立言,能成为大儒,与朱圣有莫大关系,往后想要成为天地大儒,甚至成为半圣,也涉及其中,你明白吗?”



陈正儒耐心解释道。



而许清宵瞬间恍然大悟了。



原来大儒还分这两种的啊,一个是靠自己,为天下百姓或苍生,或顺自然之道,应天命,这种大儒就是天地认可,而类似于孙静安这种。



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朱圣,所以才能成为大儒,毕竟朱圣之道,是天地认可,而他们传播朱圣之道,也算是顺了天意,至于怎么做,那是他们的事情,天地也管不着。



所以可以推断出,大魏文宫有两股势力。



明白了。



这就是没读书的后果啊。



没事还是要去藏经阁多看看书。



“行了,守仁,这几日好好休息,太平诗会只怕也办不下去了,十国大才没心思赴宴了。”



“你好好休息,还有,注意华星云,他绝对不是表面那么简单,明白吗?”



陈正儒额外提醒了一句。



让许清宵注意一下华星云。



“好。”



“陈儒慢走。”



许清宵没有远送,而是目送陈正儒离开。



待陈正儒离开后。



此时此刻。



大魏京都。



文宫内。



一处密室当中。



一道淡然无比的声音缓缓响起。



“计划失败。”



“他显露了。”



“让其为朱圣,做最后一件事吧。”



声音响起。



很快一道年轻的声音回应。



“是。”



第一百三十八章:可怕的幕后!【必看】[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