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二十五章:一触即发的平叛大战   楚书,太祖皇帝本纪[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五章:一触即发的平叛大战[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m.99biqu.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楚书,太祖皇帝本纪正文卷第一百二十五章:一触即发的平叛大战寇凖是一个忠臣,也是一个跟赵恒有着亲密友谊的近臣,所以当赵恒病倒之后,他开始尽心尽职的履行自己的职责。



“调兴国军、宣德军、宁海军三路呈包夹之势前往平叛。江陵府、升州、杭州负责筹措粮草。”



在枢密院里,看着地图上已经被标注成上伪楚的区域,寇凖反而并不再紧张:“洪州虽然富庶,但也是四战之地,不比益州有山关剑阁之险,朝廷大军可云集而至,旦夕可定。”



十几万的辽军都被他寇凖调兵遣将打败了,还怕区区不足一万的地方杂牌反军?



这是一场在枢密院上下看来有胜无败的平叛之战。



朝廷的应对速度不可谓不快,而且用的兵也都是中原腹地临靠富庶州府的禁军,粮秣辎重一应充足,都不需要等待,寇凖的相令一到,这些地方便动了起来。



整整十三万大军!



这就是朝廷的实力,顷刻间就可以派出一支比辽国倾大半个国家南征还要多一万人的军队。



寇凖的心思就是没打之前,吓都要吓垮伪楚政权!



而此刻踩在长江边上的骆永胜,已经能够闻到金戈铁马的味道。



“九江是铁定守不住的。”



骆永胜的甲靴在堤岸上跺了跺,便震碎不少碎泥块,这让骆永胜有些不满意:“豆腐渣工程。”



一应讨逆军的主官都跟着,听到这话都沉默下来。



是啊,长江对面的兴国军足足有两个厢五万人,九江最多留下一部两千五百人,拿什么来守。



经过这十几天的扩充,也不过是招募了三四千人,讨逆军全军上下加在一起都还不到一万人呢,主力还得留在洪州。



“在下有一计,可破兴国军。”



就在这时候,一声大呼响起,引起骆永胜转头,发现说话者是一个二十七八岁左右的书生,站在骆永捷的身后。



“你是何人?”



“回楚王,在下姓周名振,为少将军府中门客。”



这个名字骆永胜有点耳熟,而后哦了一声:“孤有点印象了。”



“你有什么高见,说出来孤听听,如果确实可行的话,倒是不妨给你一个差事,只是孤这即将倾覆之国,尔不愿出仕,呵呵,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王上何必过谦,今王有三胜,而宋有三败,谈何大厦将倾。”



好家伙,三胜三败都出来了,骆永胜也确实来了兴趣。



挑眉道:“孤有哪三胜,彼又哪三败,愿闻高见。”



“这其一,檄文一发王上已占大义,宋虽势大,然其澶渊之盟尽失人心,所兴大军没了人心则皆为无根之萍。



其二,王上兵少却皆为王师精锐,如臂挥使,令行禁止;反观宋军,三路大军来势汹汹,却设了三个主帅,有史以来焉有一支军队令出三人的。



其三,洪州乃是坚城,又是王上深耕之地,百姓家私皆与王上之业性命攸关,王上只需晓以利害,则百姓从军勤王者必不在少数。而反观宋军,战损一人便少一人,不可久持。



有此三胜三败,故在下断定,此战宋必败而王上必胜。”



这家伙说的,把骆永胜都搞得有些热血沸腾。



不过这周振说的都是大局上的看法,空洞,一场战役的胜败是一场场小战争的胜败组成的,要务实。



这三点里面,除了第二点是赵宋一贯以来的骚操作之外,其他两点,不见得骆永胜就有什么优势。



大义、民心,那是将来势力坐大之后才能有所裨益,现在谈,太早。



十几万禁军挥师平叛,那些大头兵才不管什么家国、民族大义呢,他们只是迫切的想要砍下骆永胜的脑袋好爵晋三级,赏钱万贯。



没错,老骆的人头现在可值钱了。



能直接换个侯!



要是活抓,这个侯世袭罔替!



赵恒现在只想,亲眼看着骆永胜被千刀万剐。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你跟现在的平叛大军聊大义人心,实在是太幼稚。



而至于第三点,骆永胜也没有把握自己此前在洪州搞出来的一系列行为,能把多少人绑上自己这艘破船上,不过料想也不至于一个没有,但恐怕也是杯水车薪的多。



如果这场仗能打赢,百姓自然云集景从,可若是打不赢。



第一百二十五章:一触即发的平叛大战[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